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1.1.1 项目来源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设计对象、目标及任务 | 第13-14页 |
1.2.1 设计对象 | 第13-14页 |
1.2.2 设计目标 | 第14页 |
1.2.3 设计任务 | 第14页 |
1.3 设计项目框架和论文结构 | 第14-17页 |
1.3.1 设计项目框架 | 第14-16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新通道项目中地方文化主题社区影像研究背景 | 第17-32页 |
2.1 地方文化主题影像现状 | 第17-22页 |
2.1.1 地方文化与地方文化主题影像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地方文化对外传播需求 | 第17-18页 |
2.1.3 地方文化主题影像现状及案例分析 | 第18-22页 |
2.2 社区影像的学科边界及定义 | 第22-27页 |
2.2.1 观察型社区影像 | 第22-24页 |
2.2.2 “赋权”型社区影像 | 第24-25页 |
2.2.3 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学中的社区影像 | 第25-27页 |
2.3 新通道项目中地方文化主题社区影像设计的需求 | 第27-32页 |
2.3.1 新通道项目中作为地方知识的社区影像 | 第27-29页 |
2.3.2 新通道项目中对外传播的地方文化主题社区影像空缺 | 第29-32页 |
第3章 新通道·乡home主题社区影像设计体系构建 | 第32-47页 |
3.1 新通道·乡home主题社区影像采集 | 第32-39页 |
3.1.1 地方文化元素影像采集 | 第32-37页 |
3.1.2 田野调查者介入社区的影像采集 | 第37-38页 |
3.1.3 社会创新成果影像采集 | 第38-39页 |
3.2 新通道·乡home主题社区影像叙述 | 第39-43页 |
3.2.1 主题确立 | 第39-40页 |
3.2.2 素材分类与筛选 | 第40页 |
3.2.3 情绪与模块设计 | 第40-42页 |
3.2.4 色彩的细节表达 | 第42-43页 |
3.3 新通道·乡home主题社区影像包装 | 第43-45页 |
3.3.1 典型元素符号提取 | 第44页 |
3.3.2 意象组建 | 第44-45页 |
3.3.3 图形图像与音乐的契合 | 第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新通道·乡home主题社区影像视频设计过程 | 第47-69页 |
4.1 “新通道”总宣传片影像设计 | 第47-57页 |
4.1.1 地方影像分类与筛选 | 第47-50页 |
4.1.2 时间线铺陈 | 第50-54页 |
4.1.3 画面与音乐的情绪表达 | 第54-56页 |
4.1.4 以情绪为导向的色彩设计 | 第56-57页 |
4.2 “乡home”主题演绎视频设计 | 第57-67页 |
4.2.1 Logo的意义表达与影像符号提取 | 第57-58页 |
4.2.2 意象编组 | 第58-60页 |
4.2.3 图形与图像设计 | 第60-63页 |
4.2.4 影音组建 | 第63-67页 |
4.3 用户观影反馈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A 新通道·乡home影像用户观影调研脚本 | 第75-76页 |
附录B 毕业展板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