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多因素协同的冬小麦生物量与赤霉病遥感估测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病虫害监测方法和原理第10-14页
        1.2.1 遥感监测病害的基本原理第10-12页
        1.2.2 病虫害的估测方法第12-14页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第17-23页
    2.1 研究区简介第17页
    2.2 地面实验和数据获取第17-21页
        2.2.1 冬小麦长势因子的获取第17-19页
        2.2.2 遥感数据的获取第19-20页
        2.2.3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第20-21页
        2.2.4 植被指数的提取第21页
    2.3 气象数据的获取以及处理第21-23页
第三章 冬小麦生物量遥感估测第23-33页
    3.1 冬小麦生物量模型描述第23-2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5-31页
        3.2.1 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反演第25页
        3.2.2 冬小麦拔节期生物量遥感估测第25-28页
        3.2.3 冬小麦抽穗期生物量动态变化第28-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四章 多因素相关的冬小麦赤霉病遥感估测第33-41页
    4.1 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第34-35页
        4.1.1 方程拟合优度检验(R~2检验)第34-35页
        4.1.2 方程显著性检验第3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4.2.1 冬小麦抽穗-扬花期生长参数与赤霉病病情指数的关系第35页
        4.2.2 冬小麦抽穗期气象因素与赤霉病病情指数的关系第35-36页
        4.2.3 冬小麦赤霉病与NDVI间的相关关系第36-37页
        4.2.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37-39页
    4.3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五章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冬小麦赤霉病估测第41-49页
    5.1 BP神经网络算法第41-42页
    5.2 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冬小麦赤霉病估测第42-43页
    5.3 两种预测模型的比较第43-45页
    5.4 冬小麦赤霉病病情分级遥感估测第45-46页
    5.5 本章小结第46-49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49-53页
    6.1 主要结论第49-51页
    6.2 特色与创新第51页
    6.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介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候变化和城镇化双驱动下安徽水稻生产响应机制研究
下一篇:甘肃省气候资源与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产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