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硅砂矿土地复垦规划及其生态评价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土地复垦的概念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土地复垦的原则和内容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2 GIS 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 | 第18-27页 |
| ·GIS 功能介绍 | 第18-20页 |
| ·GIS 基本功能 | 第18页 |
| ·GIS 应用功能 | 第18-19页 |
| ·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 第19页 |
| ·与CAD 在应用上的对比 | 第19-20页 |
| ·土地复垦中GIS 的应用方向 | 第20-27页 |
| ·土地复垦中矿区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 | 第20页 |
| ·利用FME 转化 CAD 图到ArcGIS | 第20-22页 |
| ·坐标校正 | 第22-23页 |
| ·在土地复垦土石方量计算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 ·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 | 第25页 |
| ·土地复垦规划图的制作 | 第25-27页 |
| 3 矿区自然概况与工程概况 | 第27-38页 |
| ·自然概况 | 第27-30页 |
| ·项目简介 | 第27页 |
| ·地理位置与交通 | 第27-28页 |
| ·气象水文特征 | 第28页 |
| ·地形地貌 | 第28-29页 |
| ·地质概况 | 第29-30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0页 |
| ·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防治情况 | 第30页 |
| ·工程概况 | 第30-33页 |
| ·矿体成分分析 | 第30页 |
| ·采矿方法及其工艺流程 | 第30-33页 |
| ·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 | 第33-34页 |
| ·拟破坏土地分析 | 第33页 |
|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第33-34页 |
| ·土地复垦的可行性评价 | 第34-38页 |
| ·待复垦土地可行性评价的必要性 | 第34页 |
| ·土地复垦单元的划分 | 第34-35页 |
| ·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 | 第35页 |
| ·拟破坏土地单元质量描述 | 第35-36页 |
| ·拟破坏土地单元复垦方向的适宜性评价及确定 | 第36-38页 |
| 4 矿区空间数据库建立及其应用 | 第38-55页 |
| ·土地归属权确定 | 第38-39页 |
| ·矿区范围图和复垦图 | 第39-44页 |
| ·输入属性数据 | 第39-41页 |
| ·挖方量计算 | 第41-44页 |
| ·堆放区设计 | 第44-49页 |
| ·露天采场面积计算 | 第44-46页 |
| ·表土堆放区对土地的压占 | 第46页 |
| ·成品砂堆放对土地的压占 | 第46-47页 |
| ·堆放区位置优化 | 第47-49页 |
| ·土地复垦最终规划图的确定及投资概算 | 第49-55页 |
| ·植被配置工程 | 第49-51页 |
| ·土地复垦最终规划图编制 | 第51-52页 |
| ·投资概算 | 第52-55页 |
| 5 土地复垦景观生态学评价 | 第55-63页 |
| ·土地复垦规划 | 第55页 |
| ·复垦地的景观生态学评价 | 第55-63页 |
| ·拼块类型的确定 | 第56页 |
| ·尺度的确定 | 第56-57页 |
| ·景观结构特征和空间关系分析 | 第57-59页 |
| ·拼块—廊道—模地模式的判定 | 第59页 |
| ·功能与稳定性分析 | 第59-63页 |
| 6. 结论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3页 |
|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作者简历 | 第67-6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