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一 中医认识肿瘤的历史沿革 | 第11-21页 |
1 秦汉时期四大经典的肿瘤认识论 | 第11-15页 |
1.1 《黄帝内经》 | 第11-13页 |
1.2 《难经》 | 第13-14页 |
1.3 《伤寒杂病论》 | 第14-15页 |
1.4 《神农本草经》 | 第15页 |
2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 第15-16页 |
3 宋金元时期 | 第16-17页 |
4 明清时期 | 第17-18页 |
5 小结 | 第18-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1页 |
文献综述二 西医治疗癌症简史 | 第21-36页 |
1 西方医学对癌症的认知 | 第21-27页 |
1.1 最早的文献记载 | 第21-22页 |
1.2 体液论时代 | 第22-23页 |
1.3 机械论时代 | 第23页 |
1.4 癌症的病因论 | 第23-24页 |
1.5 癌症的细胞论 | 第24页 |
1.6 癌症的基因论 | 第24-26页 |
1.7 癌症的标志 | 第26-27页 |
2 癌症的治疗 | 第27-32页 |
2.1 手术治疗 | 第27-28页 |
2.2 化学疗法 | 第28-31页 |
2.3 放射疗法 | 第31-32页 |
3 结论 | 第32-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前言 | 第36-40页 |
1 文献回顾 | 第36-37页 |
2 问题提出 | 第37-38页 |
3 研究简述 | 第38-40页 |
第一部分 基于隐喻认知的癌症特征和发病过程的探讨 | 第40-54页 |
1 肿瘤是什么——植物类比癌细胞的认知分析 | 第40-43页 |
1.1 生长特征 | 第40-41页 |
1.2 扩散方式 | 第41-42页 |
1.3 其他肿瘤植物隐喻 | 第42-43页 |
1.4 肿瘤植物引喻的意义 | 第43页 |
2 肿瘤如何发病——水华成因类比癌症发病机制的探讨 | 第43-50页 |
2.1 中医对癌症发病机制的传统认识 | 第43-45页 |
2.2 水华的形成 | 第45-47页 |
2.3 水华与癌症的映射关系 | 第47-49页 |
2.4 水华对中医的启示 | 第49-50页 |
3 癌症隐喻解读对中医调护癌症的启示 | 第50-54页 |
3.1 肿瘤细胞增殖的中医解读 | 第50-51页 |
3.2 肿瘤生长的病因病机真——机体内环境失调 | 第51-52页 |
3.3 肿瘤转移的中医理论探讨 | 第52-53页 |
3.4 肿瘤防治的中医策略 | 第53-54页 |
第二部分 癌症放化疗术后的中医调护方法与思想 | 第54-74页 |
1 基于隐喻认知的癌症放疗与化疗对机体的影响分析 | 第54-57页 |
1.1 癌症放疗及其致病特征的隐喻分析 | 第54-56页 |
1.2 癌症化疗及其致病特征的隐喻分析 | 第56-57页 |
1.3 小结 | 第57页 |
2 基于放化疗毒副作用症候群特性的中医调护原则和方法 | 第57-66页 |
2.1 扶正治本 | 第57-61页 |
2.2 对症治标 | 第61-65页 |
2.3 小结 | 第65-66页 |
3 癌症放化疗术后中医调护原则——战后国家重建隐喻 | 第66-69页 |
3.1 战后城市重建 | 第66-67页 |
3.2 战后城市重建与癌症放化疗术后中医修复方法映射关系 | 第67-69页 |
4 放化疗术后的远期调护 | 第69-74页 |
4.1 机体状态 | 第69-71页 |
4.2 长期目标 | 第71-74页 |
总结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