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循经穴位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临床资料和方法 | 第12-15页 |
1.病例选择及分组 | 第12-13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2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2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12页 |
1.5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2-13页 |
1.6 临床分组 | 第13页 |
2.治疗方法 | 第13页 |
2.1 分组及治疗 | 第13页 |
3.观察项目及指标 | 第13-14页 |
3.1 一般项目 | 第13页 |
3.2 观察指标 | 第13页 |
3.3 次要观察指标 | 第13-14页 |
4.统计分析 | 第14-15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15-17页 |
1.临床资料分析 | 第15-16页 |
2.治疗后结果分析 | 第16页 |
3.安全性及不良事件分析 | 第16-17页 |
三、讨 论 | 第17-24页 |
1.中医对跟痛症的认识 | 第17页 |
2.西医对跟痛症的认识 | 第17-18页 |
3.跟痛症目前的治疗方法 | 第18-19页 |
4.冲击波治疗的原理 | 第19-20页 |
5.冲击波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 第20页 |
6.取穴依据 | 第20-21页 |
7.本研究的治疗方法 | 第21页 |
8.本研究观察指标 | 第21-22页 |
8.1 VAS评分 | 第21页 |
8.2 足踝AOFAS评分 | 第21-22页 |
8.3 综合疗效 | 第22页 |
9.结果及分析 | 第22页 |
10.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22-24页 |
四、结论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致谢 | 第27-28页 |
附表1 | 第28-29页 |
附表2 | 第29-30页 |
附表3 | 第30-31页 |
附表4 | 第31-32页 |
附表5 | 第32-33页 |
综述 | 第33-41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