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聚合物共混物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其性能的影响 | 第10页 |
1.2 聚合物共混物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类型 | 第10-15页 |
1.2.1 范德华力 | 第10-11页 |
1.2.2 氢键作用 | 第11-14页 |
1.2.3 其他分子间相互作用 | 第14-15页 |
1.3 聚合物共混物中分子间作用力的研究方法 | 第15-21页 |
1.3.1 红外光谱法 | 第15-17页 |
1.3.2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 第17-20页 |
1.3.3 其他方法 | 第20-21页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方案 | 第21-23页 |
第二章 PMMA/PS共混物中弱氢键作用的研究 | 第23-33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2.2 样品制备条件 | 第24页 |
2.2.3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实验条件 | 第24-25页 |
2.2.4 量子化学计算条件 | 第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2.3.1 PMMA/PS共混物的相容性研究 | 第25-26页 |
2.3.2 PMMAl/PSl共混物中C-H…O弱氢键作用的研究 | 第26-30页 |
2.3.3 配比对PMMAl/PSl共混物中C-H…O弱氢键作用的影响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PS/PVME共混物中C-H…O弱氢键作用的研究 | 第33-43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34页 |
3.2.2 样品制备条件 | 第34-35页 |
3.2.3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实验条件 | 第35页 |
3.2.4 红外光谱实验条件 | 第35页 |
3.2.5 量子化学计算条件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3.3.1 PS/PVME共混物中C-H…O弱氢键作用的检测 | 第36-39页 |
3.3.2 PS/PVME共混物中各基团运动性的研究 | 第39页 |
3.3.3 PS/PVME共混物的分子空间构象模型研究 | 第39-40页 |
3.3.4 配比对PS/PVME共混物中C-H…O弱氢键作用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PMMA/PVPh共混物中弱氢键作用的研究 | 第43-58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44页 |
4.2.2 样品制备条件 | 第44-45页 |
4.2.3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实验条件 | 第45页 |
4.2.4 红外光谱实验条件 | 第45页 |
4.2.5 量子化学计算条件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7页 |
4.3.1 PMMA/PVPh共混物中弱氢键作用的研究 | 第46-49页 |
4.3.2 PVPh与PMMA/PVPh共混物中OH氢的化学位移指认 | 第49-51页 |
4.3.3 PMMA/PVPh共混物中C-H…π弱氢键作用的检测 | 第51-52页 |
4.3.4 PMMA与PVPh的分子空间构象模型研究 | 第52-53页 |
4.3.5 配比和溶剂对PMMA/PVPh共混物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53-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58-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