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1.1 下一代电信网络 | 第11-12页 |
1.1.2 IMS和P2P融合技术的发展 | 第12页 |
1.1.3 IMS服务网络中实时多媒体传输的发展 | 第12-14页 |
1.1.4 重叠网络多径中继传输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1.2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综述 | 第17-31页 |
2.1 重叠网络 | 第17-18页 |
2.2 SDN技术思想 | 第18-20页 |
2.3 P2P网络概述 | 第20-24页 |
2.3.1 P2P技术原理 | 第20-21页 |
2.3.2 P2P网络模型 | 第21-23页 |
2.3.3 P2P技术应用 | 第23-24页 |
2.4 传输路径的分类 | 第24-26页 |
2.5 传输路径描述 | 第26-28页 |
2.5.1 节点描述法 | 第26-27页 |
2.5.2 路径描述法 | 第27页 |
2.5.3 两种方法比较 | 第27-28页 |
2.6 应用层路由技术 | 第28-3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多径中继传输服务网络模型的设计 | 第31-53页 |
3.1 多径中继群重叠网络模型的设计 | 第31-40页 |
3.1.1 MR-Cluster模型的设计 | 第31-32页 |
3.1.2 MR-Cluster模型整体结构的设计 | 第32-33页 |
3.1.3 终端节点的设计 | 第33-35页 |
3.1.4 终端节点的操作过程 | 第35-40页 |
3.2 复杂网络的MR-Cluster模型设计 | 第40页 |
3.3 Cluster中继节点发现算法 | 第40-45页 |
3.3.1 Cluster中继节点发现算法原理 | 第42-43页 |
3.3.2 环状Cluster中继节点发现算法 | 第43-45页 |
3.4 多径中继节点更新算法设计 | 第45-51页 |
3.4.1 MR-Cluster拓扑中节点状态变换 | 第45-46页 |
3.4.2 多径中继节点信息通告方法 | 第46-49页 |
3.4.3 多径中继节点信息更新方法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多径中继传输服务网络路径选择算法的设计 | 第53-67页 |
4.1 路径选择QoS评价参数 | 第53-55页 |
4.2 多径中继节点间协议设计 | 第55-59页 |
4.2.1 报文通用头部 | 第55-56页 |
4.2.2 SDN控制器与簇管理节点间的消息 | 第56-58页 |
4.2.3 簇管理节点与中继节点间的消息 | 第58-59页 |
4.3 MR-Cluster模型下多径中继路径选择算法的设计 | 第59-64页 |
4.3.1 中继路径选择算法的提出 | 第60-61页 |
4.3.2 满足QoS的全路径网络拓扑 | 第61页 |
4.3.3 初始化进程 | 第61页 |
4.3.4 满足QoS的端到端路径选择算法 | 第61-64页 |
4.4 不相交相似路径选择算法设计 | 第64-66页 |
4.5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仿真测试 | 第67-75页 |
5.1 OMNeT++仿真平台 | 第67-68页 |
5.1.1 OMNeT++结构体系 | 第67-68页 |
5.1.2 INET框架 | 第68页 |
5.2 多径中继传输路径选择仿真 | 第68-74页 |
5.2.1 仿真场景配置 | 第68-71页 |
5.2.2 中继路径选择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1-7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总结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