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根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磷酸根离子概述 | 第12-21页 |
1.2.1 磷酸根离子与水体富营养化 | 第12-14页 |
1.2.2 磷酸根离子的去除 | 第14-16页 |
1.2.3 磷酸根离子的检测 | 第16-19页 |
1.2.4 吸附模型 | 第19-21页 |
1.3 印迹技术概述 | 第21-26页 |
1.3.1 印迹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1.3.2 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22-24页 |
1.3.3 印迹聚合物的应用 | 第24-26页 |
1.4 壳聚糖概述 | 第26-28页 |
1.4.1 壳聚糖的基本结构与性质 | 第26-27页 |
1.4.2 壳聚糖的应用 | 第27-28页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 第28-29页 |
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页 |
1.5.2 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 第28-29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9-37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2.2 磷酸根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30-32页 |
2.2.1 CTS-SiO_2印迹聚合物的合成 | 第30-31页 |
2.2.2 EDTA-CTS印迹聚合物的合成 | 第31-32页 |
2.3 磷酸根离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 第32-33页 |
2.3.1 热分析 | 第32页 |
2.3.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 第32-33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3页 |
2.4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磷含量 | 第33-34页 |
2.4.1 测定原理 | 第33页 |
2.4.2 标准曲线 | 第33-34页 |
2.4.3 样品测定 | 第34页 |
2.5 磷酸根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实验 | 第34-37页 |
2.5.1 吸附平衡时间 | 第34页 |
2.5.2 吸附容量及机理 | 第34-35页 |
2.5.3 吸附温度 | 第35页 |
2.5.4 pH的影响 | 第35页 |
2.5.5 重复使用率 | 第35-37页 |
第3章 CTS-SiO_2印迹聚合物 | 第37-49页 |
3.1 钼酸铵光度法测磷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3.1.1 紫外吸收波长选择 | 第37页 |
3.1.2 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3.2 对1号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 第38-42页 |
3.2.1 TG-DTA分析 | 第38-39页 |
3.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3.2.3 SEM分析 | 第40-42页 |
3.3 对1号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分析 | 第42-48页 |
3.3.1 平衡吸附时间及吸附动力学方程 | 第42-44页 |
3.3.2 等温吸附方程及模型拟合 | 第44-46页 |
3.3.3 吸附温度 | 第46页 |
3.3.4 pH影响 | 第46-47页 |
3.3.5 重复使用率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EDTA-CTS印迹聚合物 | 第49-59页 |
4.1 对2号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 第49-52页 |
4.1.1 TG-DTA分析 | 第49-50页 |
4.1.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0-51页 |
4.1.3 SEM分析 | 第51-52页 |
4.2 对2号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分析 | 第52-57页 |
4.2.1 平衡吸附时间及吸附动力学方程 | 第52-54页 |
4.2.2 等温吸附方程及模型拟合 | 第54-55页 |
4.2.3 吸附温度 | 第55-56页 |
4.2.4 pH影响 | 第56页 |
4.2.5 重复使用率 | 第56-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