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莨菪碱干预静脉留置针致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个人简历 | 第3-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0 前言 | 第13-16页 |
1 文献回顾 | 第16-22页 |
1.1 静脉留置针致血栓形成的因素 | 第16-18页 |
1.2 山莨菪碱外用的治疗效果 | 第18-19页 |
1.3 与血栓相关的血液指标 | 第19-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3页 |
2.1 实验动物、材料、仪器 | 第22-25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25-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2.4 标本的收集和处理 | 第27页 |
2.5 观察指标结果判断 | 第27-28页 |
2.6 操作方法 | 第28-31页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31-32页 |
2.8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3 结果 | 第33-49页 |
3.1 血清指标检测结果 | 第33-36页 |
3.2 血凝状态指标结果 | 第36-43页 |
3.3 静脉炎结果 | 第43-44页 |
3.4 镜下病理学结果 | 第44-49页 |
3.5 相关性分析 | 第49页 |
4 讨论 | 第49-57页 |
4.1 炎性因子与留置针致血栓形成的关系 | 第49-50页 |
4.2 D-D变化与留置针致血栓形成的关系 | 第50页 |
4.3 内皮损伤相关标志物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 第50-51页 |
4.4 凝血相关指标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 第51-52页 |
4.5 血小板及其参数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 第52页 |
4.6 留置针致静脉炎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 第52-54页 |
4.7 药物作用下血栓形成情况 | 第54-56页 |
4.8 相关性分析 | 第56-57页 |
5 结论 | 第57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57页 |
不足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主要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63-65页 |
综述 | 第65-76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