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SNARC效应的空间参照系机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9-1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1 从数字空间表征到序列概念的空间表征第11-15页
        1.1.1 SNARC效应及性质第11-12页
        1.1.2 非数字概念的SNARC效应第12-13页
        1.1.3 SNARC效应相关理论和研究范式第13-14页
        1.1.4 SNARC效应中的序列与空间第14-15页
    1.2 空间参考系与SNARC效应第15-18页
        1.2.1 两种空间参考系:自我中心参考系和非自我中心参照系第15-16页
        1.2.2 记忆联合与感知运动联合第16页
        1.2.3 感知运动联合与SNARC效应第16-18页
    1.3 SNARC效应中的眼动研究第18-21页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第21-25页
    2.1 问题提出第21-22页
    2.2 研究假设第22-23页
    2.3 研究意义第23-25页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第25-49页
    3.1 实验1:自我中心参照&非自我中心参照与SNARC效应第25-36页
        3.1.1 实验1A:水平方向想象-水平方向反应(H-H)第25-29页
        3.1.2 实验1B:竖直方向想象-水平方向反应(V-H)第29-31页
        3.1.3 实验1C:竖直方向想象-竖直方向反应(V-V)第31-33页
        3.1.4 实验1D:水平方向想象-竖直方向反应(H-V)第33-34页
        3.1.5 实验—讨论第34-35页
        3.1.6 小结第35-36页
    3.2 实验2:自我中心与非自我中心参照系联合SNARC效应的编码机制第36-41页
        3.2.1 实验2A:5为中点时SNARC效应第36-38页
        3.2.2 实验2B:主观中点左移时的SNARC效应第38-39页
        3.2.3 实验2C:主观中点右移时SNARC效应第39-41页
        3.2.4 实验2讨论第41页
        3.2.5 实验2小结第41页
    3.3 实验3:V-H参照系线索化对SNARC效应的影响第41-49页
        3.3.1 实验3A第41-44页
        3.3.2 实验3B第44-46页
        3.3.3 实验3效应量比较第46-48页
        3.3.4 实验3讨论第48页
        3.3.5 实验3小结第48-49页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与结论第49-53页
    4.1 综合讨论第49-52页
        4.1.1 自我与非自我参照系一致时的数字空间表征第49-50页
        4.1.2 自我与非自我参照系不一致时的数字空间表征第50页
        4.1.3 无效应的竖直反应方向第50-51页
        4.1.4 性别差异分析第51-52页
    4.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52页
    4.3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9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抽象颜色与行为效价匹配程度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汉字工作记忆中语言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及信息联结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