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绪论 | 第16-17页 |
1.2 超级电容器的简介 | 第17-19页 |
1.2.1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历程 | 第17页 |
1.2.2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1.2.3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 | 第18-19页 |
1.3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 第19-21页 |
1.3.1 碳基电极材料 | 第19-20页 |
1.3.2 过渡族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 | 第20页 |
1.3.3 导电聚合物电极 | 第20-21页 |
1.3.4 复合型电极材料 | 第21页 |
1.4 纳米MnO_2合成研究的进展 | 第21-23页 |
1.4.1 MnO_2纳米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21页 |
1.4.2 二氧化锰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21-23页 |
1.5 纳米MnO_2的形成机理 | 第23-24页 |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与表征方法 | 第26-33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1 实验装置 | 第27-28页 |
2.2.2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2.3 样品的制备 | 第29页 |
2.4 样品的主要表征方法 | 第29-30页 |
2.4.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9页 |
2.4.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 | 第29-30页 |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30页 |
2.4.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0页 |
2.5 MnO_2/TiO_2异质结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及原理 | 第30-33页 |
2.5.1 循环伏安测试方法及其原理 | 第30-31页 |
2.5.2 恒流充放电测试方法及其原理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33-40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3页 |
3.2.2 钛片的预处理 | 第33页 |
3.2.3 阳极氧化电解液的配制 | 第33-34页 |
3.2.4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 | 第34页 |
3.2.5 后处理 | 第34-35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5-38页 |
3.3.1 氧化电压和时间对TiO_2纳米管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2 TiO_2纳米管阵列的形貌与物相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电沉积法制备MnO_2/TiO_2异质结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0-55页 |
4.1 引言 | 第40-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4页 |
4.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41页 |
4.2.2 MnO_2制备MnO_2/TiO_2的表征 | 第41-42页 |
4.2.3 恒电位沉积MnO_2制备MnO_2/TiO_2纳米异质结阵列 | 第42-44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3页 |
4.3.1 沉积电压对电极的影响 | 第44-47页 |
4.3.2 醋酸锰浓度对电极的影响 | 第47-49页 |
4.3.3 反应时间对电极的影响 | 第49-51页 |
4.3.4 退火温度对纳米异质结的影响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水热合成MnO_2/TiO_2纳米异质结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55-63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5.2.1 水热法MnO_2/TiO_2纳米异质结制备 | 第55-56页 |
5.2.2 MnO_2/TiO_2纳米异质结的性能表征 | 第5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5.3.1 不同醋酸锰浓度对电极形貌的影响 | 第56-57页 |
5.3.2 XPS物相分析 | 第57-58页 |
5.3.3 MnO_2/TiO_2纳米异质结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8-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