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概述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4 论文主要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系统组成及原理分析 | 第13-26页 |
2.1 CPT系统组成 | 第13-14页 |
2.2 功率变换电路 | 第14-15页 |
2.3 松耦合变压器 | 第15-22页 |
2.3.1 等效分析模型 | 第17-21页 |
2.3.2 互感M值与感应耦合系数K值的计算 | 第21-22页 |
2.4 补偿拓扑结构 | 第22-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负载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 第26-38页 |
3.1 负载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 第26-32页 |
3.1.1 互感模型的数学分析 | 第26-29页 |
3.1.2 两种电压型结构的效率分析 | 第29-32页 |
3.2 负载变化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 第32-36页 |
3.2.1 SP型频率稳定性分析 | 第32-35页 |
3.2.2 SS型频率稳定性分析 | 第35-36页 |
3.3 边界负载的适用范围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CPT系统负载识别方法研究 | 第38-55页 |
4.1 负载识别技术分析 | 第38-39页 |
4.2 CPT系统能量模型的建立 | 第39-44页 |
4.2.1 CPT系统能量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4.2.2 功率变换电路建模 | 第40-42页 |
4.2.3 谐振补偿网络建模 | 第42-43页 |
4.2.4 CPT系统的建模 | 第43-44页 |
4.3 基于能量模型的负载辨识方法 | 第44-50页 |
4.3.1 基本补偿拓扑的负载辨识 | 第44-45页 |
4.3.2 混联拓扑的负载辨识 | 第45-50页 |
4.4 CPT系统负载识别方法仿真分析 | 第50-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5-72页 |
5.1 系统主电路设计 | 第55-58页 |
5.1.1 功率变换电路设计 | 第55-56页 |
5.1.2 驱动电路设计 | 第56-58页 |
5.2 补偿电路设计 | 第58-60页 |
5.2.1 补偿电路拓扑选型 | 第58页 |
5.2.2 参数设计 | 第58-60页 |
5.3 控制电路设计 | 第60-64页 |
5.3.1 控制处理器 | 第60-61页 |
5.3.2 电流电压采样调理电路 | 第61-62页 |
5.3.3 电流过零检测电路 | 第62-63页 |
5.3.4 故障保护电路 | 第63-64页 |
5.4 控制软件设计 | 第64-69页 |
5.4.1 整体设计 | 第64-65页 |
5.4.2 系统程序流程图 | 第65-67页 |
5.4.3 软开关控制策略 | 第67-69页 |
5.5 系统硬件实验与分析 | 第69-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