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天文学论文--太阳系论文--行星、卫星、彗星、流星、陨星论文--小行星论文

4179小行星雷达模型的修正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1.1 课题来源第8页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1.2.1 4179小行星概述第8-10页
        1.2.2 雷达模型修正的意义第10页
    1.3 课题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0-13页
        1.3.1 行星建模方法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多源数据融合研究现状第12页
        1.3.3 图像深度计算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可见光图像与雷达模型的位置配准第15-31页
    2.1 雷达模型其输出图像间的关系第15-16页
        2.1.1 光线追踪模块POV-Ray第15-16页
        2.1.2 雷达模型和其输出图像的关系建立第16页
    2.2 可见光图像和雷达模型输出图像的关系第16-22页
        2.2.1 可见光图像和雷达模型的输出图像的归一化处理第17-19页
        2.2.2 雷达模型的姿态定位第19-22页
    2.3 雷达模型与可见光图像间关系的确定第22-23页
    2.4 对应关系建立实验第23-30页
        2.4.1 实验的软硬件条件第23-24页
        2.4.2 雷达模型及其输出图像间的关系第24页
        2.4.3 雷达模型输出图像与可见光图像间的关系第24-29页
        2.4.4 雷达模型顶点与可见光图像像素间的对应关系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可见光图像深度信息的提取第31-44页
    3.1 可见光图像光照方向计算第31-33页
        3.1.1 光照方向对成像的影响第31-32页
        3.1.2 表面对成像的影响第32页
        3.1.3 投影对成像的影响第32-33页
    3.2 图像亮度的一阶导数第33页
    3.3 光照方向计算第33-37页
        3.3.1 光照方向的计算假设第33-34页
        3.3.2 光照方向的极大似然估计第34-37页
    3.4 可见光图像深度提取第37-42页
        3.4.1 物体表面法向量tilt角度的计算第37-41页
        3.4.2 物体表面法向量slant角度的计算第41-42页
    3.5 可见光图像深度的提取实验第42-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可见光图像与雷达模型的数据融合第44-57页
    4.1 频域融合框架下的滤波器第44-48页
        4.1.1 信号滤波器概述第44-45页
        4.1.2 数据融合滤波器的选择第45-48页
    4.2 数据源融合流程第48-50页
    4.3 融合模型中Λ值的确定第50-53页
    4.4 数据融合实验第53-56页
    4.5 本章总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省砂姜黑土基本性质时空变化分析及重金属风险评价
下一篇:费米耀变体γ射线辐射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