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2.1.1 患者一般资料 | 第13页 |
2.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 第13-14页 |
2.2 影像学检查仪器 | 第14页 |
2.3 图像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2.3.1 CMR分析方法 | 第14页 |
2.3.2 UCG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6-24页 |
3.1 受检者一般临床资料 | 第16页 |
3.2 LVNC组:UCG与CMR测值比较 | 第16-17页 |
3.3 LVNC组:UCG与CMR诊断受累节段数的比较 | 第17-19页 |
3.3.1 超声诊断标准:收缩末期NC/C≥2.0 | 第17-19页 |
3.3.2 超声诊断标准:舒张末期NC/C≥2.0 | 第19页 |
3.4 LVNC组参数相关性 | 第19-22页 |
3.5 三组受检者的超声新指标比较 | 第22-24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4-29页 |
4.1 LVNC组临床特点和超声漏误诊分析 | 第24-26页 |
4.1.1 LVNC患者的临床特点 | 第24-25页 |
4.1.2 LVNC患者的超声漏误诊分析 | 第25-26页 |
4.2 超声不同诊断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26-27页 |
4.2.1 超声不同时相测值的比较分析 | 第26-27页 |
4.2.2 超声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分析 | 第27页 |
4.3 LVNC组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4.4 超声新指标对LVNC的诊断价值 | 第28页 |
4.5 不足与展望 | 第28-2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图 | 第33-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7-38页 |
综述 | 第38-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