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0页 |
·研究现状 | 第7页 |
·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 | 第7-8页 |
·康德道德教育理论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 第8-10页 |
第2章 康德的道德教育的哲学基础 | 第10-19页 |
·本体与现象的区分 | 第10-11页 |
·本体和现象 | 第10页 |
·人的认识能力 | 第10-11页 |
·康德的道德哲学 | 第11-19页 |
·道德的来源 | 第11-12页 |
·判断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 | 第12-13页 |
·善良意志 | 第13页 |
·定言命令和假言命令 | 第13-14页 |
·责任 | 第14-18页 |
·康德的人性论 | 第18-19页 |
第3章 康德的道德教育 | 第19-34页 |
·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19-21页 |
·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 第20-21页 |
·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 | 第21-29页 |
·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从他律到自律 | 第21页 |
·自然性教育:进向理性 | 第21-24页 |
·实践性教育:运用理性 | 第24-26页 |
·宗教教育 | 第26-27页 |
·其他因素对道德形成的影响 | 第27-29页 |
·道德教育的特点 | 第29页 |
·道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29-30页 |
·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30-34页 |
·实践方面的意义和理论方面的意义 | 第30-31页 |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 第31页 |
·强调教育的自主性 | 第31-32页 |
·凸显了人的独特性 | 第32-34页 |
第4章 结语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