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章节安排 | 第12-15页 |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3.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 2 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暂稳态特征分析 | 第15-24页 |
| 2.1 谐振接地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15页 |
| 2.2 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的分析 | 第15-18页 |
| 2.3 单相接地故障的暂态特性分析 | 第18-22页 |
| 2.3.1 等值回路 | 第19页 |
| 2.3.2 暂态电容电流 | 第19-21页 |
| 2.3.3 暂态电感电流 | 第21页 |
| 2.3.4 暂态接地电流 | 第21-22页 |
| 2.4 基于故障暂态信号的选线法 | 第22-2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基于小波变换检测和小波包算法选线研究 | 第24-33页 |
| 3.1 小波变换 | 第24-28页 |
| 3.1.1 小波函数 | 第24-25页 |
| 3.1.2 尺度函数 | 第25-26页 |
| 3.1.3 小波变换在电网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 3.1.4 小波变换故障检测 | 第27-28页 |
| 3.2 小波包分析法对暂态信号的特征提取 | 第28-32页 |
| 3.2.1 小波包的分解与重构 | 第28-30页 |
| 3.2.2 小波包母函数的选择 | 第30页 |
| 3.2.3 暂态信号采样频率的选取原则 | 第30页 |
| 3.2.4 小波包分解尺度的计算 | 第30-31页 |
| 3.2.5 数据边界问题的处理 | 第31-32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4 基于相关分析原理在谐振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中的研究 | 第33-41页 |
| 4.1 相关函数的基本概念 | 第33-35页 |
| 4.2 相关分析选线方法的构造 | 第35-37页 |
| 4.2.1 故障选线方法 | 第35-36页 |
| 4.2.2 选线方法的步骤 | 第36-37页 |
| 4.3 简单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 4.4 选线算法的仿真实验 | 第39-4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5 系统接地故障的选线方法仿真及实验验证 | 第41-56页 |
| 5.1 单相接地系统故障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1-45页 |
| 5.1.1 单相接地系统的故障选线方法 | 第41页 |
| 5.1.2 单相接地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1-45页 |
| 5.2 谐振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案 | 第45-46页 |
| 5.3 基于小波变换检测和小波包分解的相关分析故障选线法仿真和实验验证 | 第46-54页 |
| 5.3.1 仿真实验分析 | 第47-53页 |
| 5.3.2 检验抗干扰能力 | 第53页 |
| 5.3.3 实验验证 | 第53-54页 |
| 5.4 本章结论 | 第54-5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 6.1 结论 | 第56页 |
| 6.2 展望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附录 | 第62页 |
|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 | 第62页 |
|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竞赛项目和获奖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