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页 |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1.3.1 创新研究角度 | 第11页 |
1.3.2 创新研究范围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第2章 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 第13-17页 |
2.1 管理有效性理论 | 第13-14页 |
2.2 系统管理理论 | 第14-15页 |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5页 |
2.4 参与式管理理论 | 第15-17页 |
第3章 江西省湿地保护区基本情况 | 第17-26页 |
3.1 江西省湿地概况及重要性 | 第17-19页 |
3.2 江西省湿地保护区现状 | 第19-21页 |
3.3 江西省湿地保护区管理有效性面临的挑战 | 第21-26页 |
3.3.1 湿地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 | 第21-22页 |
3.3.2 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与行政分割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 | 第22-23页 |
3.3.3 湿地保护区规划不够完善 | 第23页 |
3.3.4 湿地保护区管理投入不足 | 第23-24页 |
3.3.5 湿地保护与管理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参与式管理积极性不高 | 第24页 |
3.3.6 湿地保护与管理产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之间的矛盾 | 第24-25页 |
3.3.7 湿地保护区之间经验交流、成果共享有限 | 第25-26页 |
第4章 国内外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实践经验 | 第26-30页 |
4.1 国外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实践经验 | 第26-28页 |
4.1.1 建立协调机制,让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共同管理湿地 | 第26页 |
4.1.2 开展多方合作,利用科技提高管理有效性 | 第26-27页 |
4.1.3 引入市场机制,开展生态补偿实践 | 第27-28页 |
4.2 国内其他地区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实践经验 | 第28-30页 |
4.2.1 参与式管理构建社区共管保护网络 | 第28页 |
4.2.2 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使社区共管见实效 | 第28-29页 |
4.2.3 社区共建共管壮大湿地保护队伍 | 第29-30页 |
第5章 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方法探究-以江西省为例 | 第30-45页 |
5.1 试点湿地保护区管理有效性最佳实践和经验 | 第30-36页 |
5.1.1 试点湿地保护区管理有效性最佳实践——社区共管与宣教、“点鸟奖湖”、联合执法与候鸟救护 | 第30-34页 |
5.1.2 通过最佳实践总结试点湿地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经验 | 第34-36页 |
5.2 湿地保护系统协调机制及试点经验成果共享 | 第36-38页 |
5.2.1 湿地保护系统协调机制 | 第37页 |
5.2.2 试点经验经过完善后在省内推广 | 第37-38页 |
5.3 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方法与建议 | 第38-45页 |
5.3.1 发展社区经济,提高居民收入 | 第38-39页 |
5.3.2 完善湿地保护系统协调机制 | 第39-40页 |
5.3.3 加强湿地保护区规划 | 第40-41页 |
5.3.4 加大湿地保护区投入 | 第41-42页 |
5.3.5 创新湿地保护区管理过程 | 第42-43页 |
5.3.6 开展生态补偿,强化湿地保护与管理产出正外部性 | 第43-44页 |
5.3.7 建立湿地保护区管理有效性成果共享机制 | 第44-4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