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华北克拉通的拼合 | 第10-12页 |
1.2.2 华北克拉通的裂解 | 第12-15页 |
1.2.3 古/中元古代的分界时代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 研究进展和主要工作量 | 第16-19页 |
1.4.1 研究计划安排 | 第16-17页 |
1.4.2 主要工作量 | 第17-19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9-27页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9-20页 |
2.2 地层 | 第20-23页 |
2.2.1 早太古界 | 第20页 |
2.2.2 古元古界 | 第20-22页 |
2.2.3 新生界 | 第22-23页 |
2.3 岩浆岩 | 第23-24页 |
2.3.1 侵入岩 | 第23页 |
2.3.2 脉岩 | 第23-24页 |
2.3.3 火山岩 | 第24页 |
2.4 构造 | 第24-27页 |
2.4.1 褶皱构造 | 第24-26页 |
2.4.2 断裂构造 | 第26-27页 |
第3章 野外产状和岩石学特征 | 第27-32页 |
3.1 野外产状 | 第27-29页 |
3.2 岩石学特征 | 第29-32页 |
第4章 地质年代学特征 | 第32-54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4.2 分析结果 | 第32-54页 |
4.2.1 辉长岩(D6549-TW1) | 第32-34页 |
4.2.2 斜长角闪岩(D6550-TW1) | 第34页 |
4.2.3 斜长浅粒岩(PM99-07-TW1) | 第34-36页 |
4.2.4 斜长片麻岩(PM99-07-TW2) | 第36-37页 |
4.2.5 花岗斑岩(PM99-05-b1) | 第37-54页 |
第5章 讨论 | 第54-62页 |
5.1 形成时代 | 第54-56页 |
5.2 形成背景 | 第56-59页 |
5.3 华北克拉通对哥伦比亚超大陆汇聚与裂解的响应 | 第59-6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