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7页 |
1.1 项目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智能辅助审理系统发展概况 | 第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工作 | 第14-16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技术综述 | 第17-28页 |
2.1 MVC模式 | 第17-18页 |
2.1.1 MVC介绍 | 第17页 |
2.1.2 MVC设计思想 | 第17-18页 |
2.1.3 MVC的优点 | 第18页 |
2.2 Spring boot框架 | 第18-20页 |
2.2.1 Spring介绍 | 第18-19页 |
2.2.2 Spring boot框架的介绍 | 第19-20页 |
2.3 Mybatis框架 | 第20-21页 |
2.3.1 ORM介绍 | 第20页 |
2.3.2 Mybatis框架介绍 | 第20-21页 |
2.4 OCR技术 | 第21页 |
2.5 文书解析技术 | 第21-23页 |
2.5.1 文书解析的目的 | 第21-22页 |
2.5.2 文书解析的过程 | 第22-23页 |
2.6 Jacard相似系数 | 第23页 |
2.7 MySQL数据库介绍 | 第23-24页 |
2.7.1 数据库介绍 | 第23页 |
2.7.2 MySQL关系型数据库介绍 | 第23-24页 |
2.8 Avalon.js框架 | 第24-26页 |
2.8.1 MVVM介绍 | 第24-25页 |
2.8.2 Avalon.js介绍 | 第25页 |
2.8.3 Avalon.js框架的优点 | 第25-26页 |
2.9 Pintue.css框架 | 第26-27页 |
2.9.1 Css框架介绍 | 第26页 |
2.9.2 Pintuer.css框架的优点 | 第26-27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智能辅助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第28-47页 |
3.1 项目总体规划 | 第28页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8-31页 |
3.2.1 逻辑流程分析 | 第28-29页 |
3.2.2 智能辅助分析 | 第29-30页 |
3.2.3 系统要求 | 第30-31页 |
3.3 系统总体设计与模块设计 | 第31-34页 |
3.3.1 总体结构 | 第31页 |
3.3.2 诉讼参与人信息确认模块设计 | 第31-32页 |
3.3.3 基本案情模块设计 | 第32-33页 |
3.3.4 法院审理信息模块设计 | 第33页 |
3.3.5 赔偿责任及数额确认模块 | 第33-34页 |
3.3.6 裁判文书生成模块 | 第34页 |
3.4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第34-46页 |
3.4.1 前端架构设计 | 第35-36页 |
3.4.2 后台架构设计 | 第36-39页 |
3.4.3 数据库架构设计 | 第39-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智能辅助系统审理的实现 | 第47-78页 |
4.1 诉讼参与人信息确认模块的实现 | 第47-55页 |
4.1.1 原告个人模块的实现 | 第47-49页 |
4.1.2 原告单位模块的实现 | 第49-51页 |
4.1.3 被告个人模块的实现 | 第51-52页 |
4.1.4 被告单位模块的实现 | 第52-54页 |
4.1.5 其他诉讼参与人模块的实现 | 第54-55页 |
4.2 基本案情模块的实现 | 第55-62页 |
4.2.1 事故车辆情况模块的实现 | 第55-58页 |
4.2.2 交通事故情况模块的实现 | 第58-59页 |
4.2.3 申请鉴定情况模块的实现 | 第59-60页 |
4.2.4 损失及获赔情况模块的实现 | 第60-62页 |
4.3 法院审理信息模块的实现 | 第62-67页 |
4.3.1 开庭模块的实现 | 第62-64页 |
4.3.2 相似案件模块的实现 | 第64-66页 |
4.3.3 法院审理结果模块的实现 | 第66-67页 |
4.4 赔偿责任及数额确认模块的实现 | 第67-72页 |
4.4.1 费用汇总模块的实现 | 第67-69页 |
4.4.2 费用分担模块的实现 | 第69-72页 |
4.5 裁判文书生成模块的实现 | 第72-76页 |
4.5.1 文书生成模块的实现 | 第72-74页 |
4.5.2 电子卷宗模块的实现 | 第74-76页 |
4.6 系统应用情况及其效果 | 第76-7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5.1 总结 | 第78页 |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