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我国公共建筑节能现状 | 第10页 |
1.1.2 围护结构节能现状 | 第10-11页 |
1.1.3 高校体育馆发展 | 第11-12页 |
1.1.4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5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高校体育馆调研与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38页 |
2.1 高校体育馆特征 | 第20-21页 |
2.1.1 体育馆建筑概念 | 第20页 |
2.1.2 高校体育馆分类 | 第20-21页 |
2.2 高校体育馆围护结构现状调研 | 第21-22页 |
2.2.1 体育馆围护结构产生高能耗分析 | 第21-22页 |
2.2.2 研究对象选取原则 | 第22页 |
2.3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相关理论分析 | 第22-37页 |
2.3.1 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理论分析 | 第22-23页 |
2.3.2 墙体节能技术分析 | 第23-29页 |
2.3.3 外窗节能技术分析 | 第29-31页 |
2.3.4 屋面节能技术分析 | 第31-37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37-38页 |
第3章 邯郸某大学体育馆热环境及围护结构传热量分析 | 第38-66页 |
3.1 测试对象选取依据及概况 | 第38-39页 |
3.2 测试方案及测试仪器 | 第39-42页 |
3.2.1 测试方法 | 第39-40页 |
3.2.2 测试时间 | 第40-41页 |
3.2.3 测点布置 | 第41-42页 |
3.2.4 测试仪器介绍 | 第42页 |
3.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42-50页 |
3.3.1 夏季测试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3.3.2 秋季测试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3.3.3 冬季测试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3.4 体育馆室内热环境问卷调查研究 | 第50-52页 |
3.5 基于主成分回归的壁面温度与室内温度影响分析 | 第52-57页 |
3.5.1 主成分与回归分析介绍 | 第52-53页 |
3.5.2 各场地壁面温度的主成分分析 | 第53-56页 |
3.5.3 室内温度与所选取主成分的回归分析 | 第56页 |
3.5.4 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3.6 体育馆围护结构传热量分析 | 第57-63页 |
3.6.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判定 | 第57-58页 |
3.6.2 模拟结果输出 | 第58-63页 |
3.6.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第4章 体育馆建筑外围护结构耗能模拟分析 | 第66-82页 |
4.1 模拟软件的选择及可靠性分析 | 第66页 |
4.2 建筑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定 | 第66-68页 |
4.2.1 空间模型 | 第66-67页 |
4.2.2 参数设定 | 第67-68页 |
4.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全年总负荷的影响 | 第68-80页 |
4.3.1 外围护墙体 | 第68-75页 |
4.3.2 外窗 | 第75-78页 |
4.3.3 屋顶 | 第78-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5章 外围护结构的节能优化策略 | 第82-90页 |
5.1 单目标导向的外围护结构优化策略 | 第82-84页 |
5.1.1 外围护墙体优化方案 | 第82-83页 |
5.1.2 外窗优化方案 | 第83页 |
5.1.3 屋顶优化方案 | 第83-84页 |
5.2 基于多项耦合的外围护结构优化策略 | 第84-87页 |
5.2.1 因素耦合模拟工况 | 第84-85页 |
5.2.2 双因素耦合分析 | 第85-86页 |
5.2.3 全因素耦合结果分析 | 第86-8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7-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附录 1 | 第98-99页 |
附录 2 | 第99-100页 |
作者简介 | 第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