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1章 养老保险制度的概述 | 第12-21页 |
·基本概念 | 第12-17页 |
·基本养老保险的含义 | 第12页 |
·基本养老保险的特点 | 第12-14页 |
·养老保险的主要组成部分 | 第14页 |
·参保缴费方式 | 第14-15页 |
·2010 年新举措 | 第15-17页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 | 第17-19页 |
·养老保险制度的复苏阶段(1978—1991) | 第17-18页 |
·制度发展探索阶段(1991—2000) | 第18-19页 |
·新制度的试点阶段(2000—2006) | 第19页 |
·广扩面、大范围覆盖的深化改革阶段(2006—今) | 第19页 |
·基本养老保险在社会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 第19-21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9-20页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 第20页 |
·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 第20页 |
·保障劳动力再生、促进经济发展 | 第20-21页 |
第2章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与财政职能 | 第21-28页 |
·财政职能介入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因和方法 | 第21-24页 |
·财政职能介入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宏观分析养老保险缺口形成的原因 | 第22-24页 |
·利用财政职能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社会保障财政转移支付 | 第24-25页 |
·解决转轨成本支出问题 | 第25页 |
·建立基金预警机制 | 第25-26页 |
·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职能 | 第26-28页 |
·财政部门的职责 | 第26页 |
·加强监管的重要意义 | 第26-28页 |
第3章 葫芦岛市基本养老制度建设与相关问题分析 | 第28-44页 |
·葫芦岛市养老保险运行情况 | 第28-32页 |
·“五险”统征工作 | 第28-29页 |
·完成全市扩面工作 | 第29-31页 |
·实现市级统筹 | 第31-32页 |
·葫芦岛市养老金发放缺口形成的原因 | 第32-40页 |
·老工业基地企业改制加速带来的负担 | 第32-34页 |
·收支两条线的征收方式造成当期支付压力大 | 第34-35页 |
·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 | 第35-36页 |
·事权不清管理不统一 | 第36-37页 |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有待规范和完善 | 第37-40页 |
·本地区养老保险基金使用中的监管 | 第40-44页 |
·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监督检查的方法 | 第41-44页 |
第4章 完善葫芦岛市养老保险体系的途径 | 第44-54页 |
·制度建设中财政的任务和完善制度的途径 | 第44-47页 |
·适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弥补养老金缺口 | 第44-45页 |
·做实个人账户 | 第45-46页 |
·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加大征收和扩面工作 | 第46页 |
·逐步实现省级统筹 | 第46-47页 |
·征收制度的改善 | 第47-51页 |
·支出压力带来征收动力 | 第47-48页 |
·有待改善的标准 | 第48-50页 |
·严格把关加大监督力度 | 第50-51页 |
·建立完善的预决算制度 | 第51-54页 |
·基金预算工作已启动 | 第51-52页 |
·认真做好每年的基金决算工作 | 第52页 |
·应开启养老保险精算工作 | 第52-54页 |
第5章 依托财政职能发展新型社会保险以新农保为例 | 第54-60页 |
·葫芦岛市新型农保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 第54-56页 |
·各项工作运行情况 | 第54-55页 |
·暴露出的问题 | 第55-56页 |
·财政支持新农保的必要性 | 第56-57页 |
·农民自身角度的分析 | 第56页 |
·国际经验的观察 | 第56-57页 |
·国家政策层面的规划 | 第57页 |
·对于新农保的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 | 第57-58页 |
·统筹衔接城乡养老保险体系 | 第58页 |
·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发展政策 | 第58-59页 |
·加强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