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口令强度评估 | 第15-17页 |
1.2.2 本文相关的真实口令集和口令破解软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8-19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于攻击算法的口令强度评估方法 | 第20-28页 |
2.1 主流的口令攻击算法 | 第20-22页 |
2.1.1 暴力攻击 | 第20页 |
2.1.2 基于Markov过程的口令攻击 | 第20-21页 |
2.1.3 基于概率的上下文无关语法的口令攻击(PCFG) | 第21页 |
2.1.4 基于碰撞变形的口令攻击 | 第21页 |
2.1.5 多种方法混合攻击 | 第21-22页 |
2.2 基于攻击算法的口令强度评估方法 | 第22-27页 |
2.2.1 根据真实口令集合学习猜测规则集合 | 第23页 |
2.2.2 效费比最优的猜测规则序列 | 第23-26页 |
2.2.3 基于猜测规则序列的口令强度评估方法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频度划分暴力攻击算法的口令强度评估 | 第28-36页 |
3.1 真实口令字符频度分析 | 第28-30页 |
3.2 字符划分方案 | 第30-31页 |
3.3 基于频度划分的暴力攻击算法 | 第31-32页 |
3.4 软件架构 | 第32-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基于热词与结构攻击算法的口令强度评估 | 第36-55页 |
4.1 基于热词与结构的口令攻击算法 | 第36-38页 |
4.2 热词发现与语料库构建 | 第38-46页 |
4.2.1 语料库的意义 | 第38-40页 |
4.2.2 热词发现 | 第40-45页 |
4.2.3 语料库构建 | 第45-46页 |
4.3 猜测规则的生成 | 第46-51页 |
4.4 口令强度评估 | 第51-52页 |
4.5 软件架构 | 第52-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基于碰撞变形攻击算法的口令强度评估 | 第55-72页 |
5.1 基于碰撞变形的口令攻击算法 | 第55-56页 |
5.2 Hashcat的变形规则 | 第56-58页 |
5.3 变形规则与原始口令效果评测 | 第58-68页 |
5.3.1 逆变换算法 | 第58-60页 |
5.3.2 逆变形规则 | 第60-65页 |
5.3.3 逆变换操作 | 第65-66页 |
5.3.4 位图 | 第66-68页 |
5.4 基于碰撞变形攻击的口令强度评估方法 | 第68-69页 |
5.5 软件架构 | 第69-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实验 | 第72-97页 |
6.1 口令的区域性实验 | 第72-81页 |
6.1.1 字符频度的区域性差异 | 第72-73页 |
6.1.2 基于热词的区域性分析 | 第73-78页 |
6.1.3 区域性对破解效果的影响 | 第78-81页 |
6.2 三种攻击算法的口令强度评估 | 第81-87页 |
6.2.1 攻击效果比对 | 第81-82页 |
6.2.2 三种攻击算法的口令强度评估比较 | 第82-87页 |
6.3 与其他口令强度评估方法的比较 | 第87-96页 |
6.3.1 基于规则的口令强度评估方法 | 第87-88页 |
6.3.2 基于暴力猜测方法的口令强度评估方法 | 第88-91页 |
6.3.3 对比实验 | 第91-9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总结与期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附录 | 第103-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附件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