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7页 |
1.2.1 高强度高韧性钢焊接方法及配套焊接材料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2 焊接冷裂纹控制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奥氏体不锈钢与异种金属焊接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4 焊接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 | 第16-17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19-2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0-23页 |
2.2.1 有限元模拟 | 第20-21页 |
2.2.2 显微组织分析 | 第21页 |
2.2.3 焊接接头的成分分析 | 第21页 |
2.2.4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1页 |
2.2.5 窗形拘束焊接裂纹试验 | 第21-23页 |
第3章 基于MARC软件的焊接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23-60页 |
3.1 建模 | 第23-30页 |
3.1.1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23-25页 |
3.1.2 材料特性参数 | 第25-26页 |
3.1.3 热源模型的选择 | 第26-27页 |
3.1.4 热源模型校核 | 第27-28页 |
3.1.5 边界条件定义 | 第28-30页 |
3.2 堆焊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0-40页 |
3.2.1 应力场的动态变化 | 第30-33页 |
3.2.2 应力场的历史变化曲线 | 第33-35页 |
3.2.3 焊接残余应力 | 第35-38页 |
3.2.4 焊接变形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8-40页 |
3.3 单面多层多道焊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0-48页 |
3.3.1 应力场的历史变化曲线 | 第40-41页 |
3.3.2 焊接残余应力 | 第41-45页 |
3.3.3 残余变形 | 第45-46页 |
3.3.4 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 | 第46-48页 |
3.4 双面多层多道焊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3.5 预热温度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0-58页 |
3.5.1 不同预热温度下等强匹配的焊接残余应力 | 第51-55页 |
3.5.2 不同预热温度下低强匹配的残余应力 | 第55-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低强匹配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分析 | 第60-73页 |
4.1 宏观形貌分析 | 第60-64页 |
4.2 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分析 | 第64-69页 |
4.3 焊接接头的成分分布分析 | 第69-70页 |
4.4 显微硬度测量 | 第70-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低合金超高强钢焊接裂纹试验 | 第73-78页 |
5.1 铁素体焊材窗形拘束焊接裂纹试验 | 第73-75页 |
5.2 奥氏体焊材窗形拘束焊接裂纹试验 | 第75-7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