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底板突水预测研究--以山西省某煤矿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煤矿突水危险性研究 | 第11-13页 |
1.2.2 煤矿突水量预测研究 | 第13-15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28页 |
2.1 自然概况 | 第18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2.1.2 河流水系 | 第18页 |
2.2 矿井概况 | 第18-20页 |
2.2.1 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2.2.2 资源概况 | 第19-20页 |
2.3 井田地质条件 | 第20-24页 |
2.3.1 地层岩性 | 第20-23页 |
2.3.2 地质构造 | 第23-24页 |
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4-25页 |
2.4.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4页 |
2.4.2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 第24-25页 |
2.5 突水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2.5.1 突水水源 | 第26-27页 |
2.5.2 突水通道 | 第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 第28-54页 |
3.1 基于突水系数法评价 | 第28-32页 |
3.1.1 突水系数法简介 | 第28页 |
3.1.2 评价过程及结果 | 第28-32页 |
3.2 基于脆弱性指数法评价 | 第32-51页 |
3.2.1 脆弱性指数法简介 | 第32-36页 |
3.2.2 评价过程及结果 | 第36-51页 |
3.3 脆弱性指数法和突水系数法对比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煤矿突水量预测 | 第54-64页 |
4.1 模型简介 | 第54-56页 |
4.1.1 模型结构 | 第54页 |
4.1.2 模型算法 | 第54-55页 |
4.1.3 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4.2 预测过程及结果 | 第56-63页 |
4.2.1 网络结构确定 | 第56-57页 |
4.2.2 学习算法确定 | 第57-58页 |
4.2.3 BP网络模型建立 | 第58-61页 |
4.2.4 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煤矿突水防治措施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参与的科硏项目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