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无刷直流电机相关控制技术 | 第12-17页 |
1.2.1 调制方法 | 第12-13页 |
1.2.2 位置检测 | 第13-15页 |
1.2.3 磁链检测 | 第15-16页 |
1.2.4 直接转矩控制 | 第16-17页 |
1.3 四开关逆变器研究与应用概况 | 第17-20页 |
1.3.1 四开关逆变器调制方法研究 | 第17页 |
1.3.2 Z 源四开关逆变器的研究 | 第17-18页 |
1.3.3 四开关逆变器在电机控制中应用 | 第18-19页 |
1.3.4 四开关逆变器在功率有源滤波器中应用 | 第19-20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六开关逆变器无刷直流电机的单神经元直接转矩控制 | 第22-37页 |
2.1 引言 | 第22-24页 |
2.2 基于单神经元自适应 PID 的反电势检测方法 | 第24-25页 |
2.3 基于单神经元自适应 PID 的新型磁链检测方法 | 第25-27页 |
2.4 单神经元自适应 PID 稳定性分析与参数选择 | 第27-29页 |
2.4.1 稳定性分析 | 第27-28页 |
2.4.2 比例系数的选择 | 第28-29页 |
2.5 六开关逆变器无刷直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 第29-30页 |
2.6 仿真与实验结果 | 第30-36页 |
2.7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六开关逆变器故障拓扑后无刷直流电机转矩控制方法 | 第37-61页 |
3.1 引言 | 第37-39页 |
3.2 存在问题分析 | 第39-43页 |
3.3 带故障容错运行能力的六开关逆变器拓扑结构 | 第43-44页 |
3.4 FSTPI 的 8 电压矢量调制方法 | 第44-48页 |
3.4.1 空间矢量分析 | 第44-46页 |
3.4.2 最优开关表 | 第46-48页 |
3.5 磁链的滑膜观测器设计与分析 | 第48-52页 |
3.5.1 滑膜磁链观测器 | 第48-49页 |
3.5.2 稳定性分析 | 第49-50页 |
3.5.3 磁链观测器参数选择 | 第50-52页 |
3.6 仿真与实验结果 | 第52-59页 |
3.6.1 仿真结果 | 第53-57页 |
3.6.2 实验结果 | 第57-59页 |
3.7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SL-Γ-ZSI 拓扑结构与改进的单周期控制方法 | 第61-85页 |
4.1 引言 | 第61-63页 |
4.2 传统 Z 源逆变器存在问题 | 第63-64页 |
4.3 SL-Γ-Z 源逆变器拓扑结构 | 第64-69页 |
4.3.1 升压模式下运行原理分析 | 第64-65页 |
4.3.2 升压能力分析与比较 | 第65-66页 |
4.3.3 三种 Z 源网络拓扑特性比较 | 第66-68页 |
4.3.4 降压模式下运行原理分析 | 第68-69页 |
4.4 SL-Γ-ZSI 直流链电压单周期控制与稳定性提高 | 第69-71页 |
4.4.1 直流链电压单周期控制 | 第69-70页 |
4.4.2 稳定性分析与提高 | 第70-71页 |
4.5 三相逆变器的空间矢量单周期控制 | 第71-77页 |
4.5.1 三相逆变器空间矢量单周期控制原理 | 第71-76页 |
4.5.2 三相逆变器空间矢量单周期控制稳定性分析 | 第76-77页 |
4.6 SL-Γ- ZSI 单周期控制 | 第77-79页 |
4.7 仿真与实验结果 | 第79-82页 |
4.7.1 仿真结果 | 第80-81页 |
4.7.2 实验结果 | 第81-82页 |
4.8 小结 | 第82-85页 |
第五章 基于 SL-Γ-ZSI 的 BLDCM 故障容错拓扑结构与转矩控制. | 第85-101页 |
5.1 引言 | 第85页 |
5.2 Z 源四开关逆变器 | 第85-86页 |
5.3 SL-Γ-ZSI 驱动无刷直流电机的拓扑结构 | 第86-92页 |
5.3.1 正常运行时拓扑结构分析 | 第86-87页 |
5.3.2 故障重构拓扑结构分析 | 第87-92页 |
5.4 四开关 SL-Γ-Z 源逆变器直流链电压单周期控制 | 第92页 |
5.5 四开关 SL-Γ-Z 源逆变器无刷直流电机转矩控制 | 第92-94页 |
5.6 仿真与实验结果 | 第94-100页 |
5.6.1 系统仿真结果 | 第94-97页 |
5.6.2 系统实验结果 | 第97-100页 |
5.7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5页 |
6.1 总结 | 第101-102页 |
6.2 展望 | 第102-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