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索引 | 第5-6页 |
中英语缩略词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导论(含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1 肺腺癌IASLC/ATS/ERS国际多学科新分类标准 | 第13-14页 |
1.1.1 新分类标准中病理学相关概念更新 | 第13-14页 |
1.1.2 新分类标准的预后意义研究 | 第14页 |
1.2 肺腺癌个体化治疗和预后相关的分子病理研究 | 第14-16页 |
1.2.1 肺腺癌中与个体化治疗有关的分子改变 | 第15页 |
1.2.2 基因芯片技术与肺癌预后相关的基因标记筛选 | 第15-16页 |
1.3 展望 | 第16-17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基本策略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31页 |
2.1 病例筛选和临床病理资料整理 | 第18-21页 |
2.2 实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2.1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试剂及耗材 | 第21页 |
2.2.2 基因组DNA提取主要试剂(盒)及溶液 | 第21-22页 |
2.2.3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主要试剂(盒) | 第22页 |
2.3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2.4 主要分析软件 | 第23页 |
2.5 实验方法 | 第23-31页 |
2.5.1 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制备 | 第23页 |
2.5.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及结果判读标准 | 第23-25页 |
2.5.3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 第25-27页 |
2.5.4 array-CGH芯片分析 | 第27-30页 |
2.5.5 统计学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1-64页 |
3.1 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关系研究 | 第31-40页 |
3.1.1 临床资料总结与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 第31-34页 |
3.1.2 病理特征描述与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 第34页 |
3.1.3 多因素生存分析 | 第34-40页 |
3.2 肺腺癌中12种免疫标记物的表达及预后意义研究 | 第40-54页 |
3.2.1 基于组织芯片平台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效率 | 第40页 |
3.2.2 肺腺癌中12种免疫标记物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第40-50页 |
3.2.3 免疫标记物表达的生存分析 | 第50-54页 |
3.3 Ⅰ期肺腺癌组织中DNA拷贝数改变的预后意义研究 | 第54-64页 |
3.3.1 32例Ⅰ期肺腺癌组织的array CGH分析 | 第54-57页 |
3.3.1.1 获得高质量基因组DNA(gDNA) | 第54页 |
3.3.1.2 基因组DNA的标记、纯化及基因芯片杂交 | 第54-56页 |
3.3.1.3 芯片杂交后扫描及数据提取 | 第56-57页 |
3.3.2 array CGH实验数据分析 | 第57-64页 |
3.3.2.1 芯片数据均一化 | 第57-58页 |
3.3.2.2 基因组DNA拷贝数异常改变情况 | 第58-6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4-80页 |
4.1 与肺腺癌预后相关的重要临床病理特征 | 第64-71页 |
4.1.1 第7版肺癌TNM分期标准 | 第64-66页 |
4.1.2 肺腺癌IASLC/ATS/ERS多学科新分类标准和附壁样生长方式 | 第66-70页 |
4.1.3 其他与肺腺癌预后相关的形态学特征 | 第70-71页 |
4.2 肺腺癌中多种免疫标记物的表达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 第71-75页 |
4.3 高通量基因芯片分析Ⅰ期肺腺癌预后相关的gDNA拷贝数改变 | 第75-79页 |
4.3.1 array CGH技术平台的实验质量控制 | 第75页 |
4.3.2 Ⅰ期肺腺癌预后相关的基因组DNA改变 | 第75-79页 |
4.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1页 |
课题基金资助 | 第91-92页 |
己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著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