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绪论 | 第10-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页 |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1.5 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1.6 本论文主要解决问题 | 第19-20页 |
| 1.7 论文框架 | 第20-21页 |
| 2.数字化导视系统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36页 |
| 2.1 数字化导视系统概述 | 第21-23页 |
| 2.2 数字化导视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 | 第23-25页 |
| 2.2.1 GPS、GIS技术 | 第23-24页 |
| 2.2.2 二维码识别技术 | 第24-25页 |
| 2.2.3 LBS定位技术 | 第25页 |
| 2.3 数字化导视系统实现的呈现方式 | 第25-29页 |
| 2.3.1 固定可视化终端 | 第26页 |
| 2.3.2 数字化体感交互终端 | 第26-27页 |
| 2.3.3 移动网络终端 | 第27-28页 |
| 2.3.4 AR、VR技术 | 第28-29页 |
| 2.4 数字化导视的应用分析 | 第29-33页 |
| 2.4.1 大唐西市博物馆 | 第30-32页 |
| 2.4.2 商场数字化导视示例 | 第32-33页 |
| 2.5 数字化导视的特点 | 第33-34页 |
| 2.5.1 交互性 | 第33-34页 |
| 2.5.2 识别性 | 第34页 |
| 2.5.3 感官性 | 第34页 |
| 2.5.4 集成性 | 第34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3.高校校园传统导视的应用分析 | 第36-56页 |
| 3.1 高校校园空间的特征 | 第36页 |
| 3.2 校园导视的特点 | 第36-38页 |
| 3.3 校园中导视系统的构成要素 | 第38-40页 |
| 3.3.1 设计要素 | 第38-39页 |
| 3.3.2 环境要素 | 第39-40页 |
| 3.3.3 人文要素 | 第40页 |
| 3.4 高校导视系统的分类 | 第40-44页 |
| 3.4.1 层级分类 | 第40-41页 |
| 3.4.2 信息要素分类 | 第41-44页 |
| 3.5 我国校园传统导视系统现状分析 | 第44-51页 |
| 3.5.1 上海同济大学嘉定校区 | 第44-47页 |
| 3.5.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 | 第47-50页 |
| 3.5.3 传统导视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 3.6 数字化导视在高校校园导视系统中的思考 | 第51-54页 |
| 3.6.1 校园导视动态交互查询系统界面设计的考虑 | 第52-53页 |
| 3.6.2 校园导视动态交互查询系统测试与维护的考虑 | 第53页 |
| 3.6.3 校园导示动态交互查询系统终端设置的设想 | 第53-54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4.数字化导视在校园中的应用 | 第56-76页 |
| 4.1 数字化导视在校园中的设计特征 | 第56-57页 |
| 4.2 数字化导视在校园中的作用 | 第57页 |
| 4.2.1 完善传统导视的作用 | 第57页 |
| 4.2.2 路线引导的作用 | 第57页 |
| 4.2.3 信息全面的作用 | 第57页 |
| 4.3 校园数字化导视的优势 | 第57-60页 |
| 4.4 数字化导视在校园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 第60-63页 |
| 4.4.1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 第60-62页 |
| 4.4.2 数字化导视在校园中存在的问题 | 第62-63页 |
| 4.5 传统导视系统与数字化导视系统的关系与区别 | 第63-65页 |
| 4.5.1 传统导视系统与数字化导视系统的关系 | 第63页 |
| 4.5.2 传统导视系统与数字化导视系统的区别 | 第63-65页 |
| 4.6 数字化导视在校园中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 第65-75页 |
| 4.6.1 设计原则 | 第65-67页 |
| 4.6.2 校园数字化导视设计方法 | 第67-75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数字化导视的设计研究 | 第76-98页 |
| 5.1 学校概况及环境分析 | 第76-81页 |
| 5.1.1 学校概况 | 第76页 |
| 5.1.2 环境分析 | 第76-77页 |
| 5.1.3 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 第77-81页 |
| 5.2 基于现状的应用分析 | 第81-84页 |
| 5.2.1 用户群分析 | 第81-84页 |
| 5.2.2 数字化导视在校园中的必要性 | 第84页 |
| 5.3 设计构想 | 第84-86页 |
| 5.3.1 建立传统导视与数字化导视交互的系统设计 | 第85页 |
| 5.3.2 实现数字化导视在校园中的全方位覆盖 | 第85-86页 |
| 5.4 导视系统的先期构建 | 第86-90页 |
| 5.4.1 行为路径、节点的认知构建 | 第86-88页 |
| 5.4.2 绘制校园区域平面图 | 第88页 |
| 5.4.3 传统导视的再设计 | 第88-90页 |
| 5.4.4 运营平台的构建 | 第90页 |
| 5.5 导视系统设计的统合构建 | 第90-97页 |
| 5.5.1 信息构架 | 第91-92页 |
| 5.5.2 交互原型设计 | 第92-93页 |
| 5.5.3 导视模式的整合呈现 | 第93-97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6.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 6.1 结论 | 第98页 |
| 6.2 设计中的不足 | 第98-99页 |
| 6.3 设计展望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 附录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调查问卷 | 第102-103页 |
| 附录二 | 第103-108页 |
| 图录 | 第103-106页 |
| 表录 | 第106-108页 |
| 致谢 | 第108-110页 |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