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初等学校、中等学校论文

基于行为引导的小学教室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8-9页
        1.1.1 自主教育模式体系的兴起第8-9页
        1.1.2 儿童行为引导理论的发展第9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1 课题研究的目第9-10页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页
    1.3 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15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第10-13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第13-15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6页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6-18页
        1.5.1 研究方法第16页
        1.5.2 研究的内容第16-18页
    1.6 研究的框架第18-19页
第2章 行为引导小学教室设计相关问题解析第19-32页
    2.1 行为引导理论第19-24页
        2.1.1 行为引导理论概述第19页
        2.1.2 积极行为引导的基本组成第19-22页
        2.1.3 空间行为引导理论第22-24页
    2.2 自主学习模式的发展以及特质分析第24-27页
        2.2.1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教师积极行为第25-26页
        2.2.2 自主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培养目标第26-27页
    2.3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学空间提出的要求第27-31页
        2.3.1 小学教学空间的发展第27-28页
        2.3.2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教学空间特点第28-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引导积极行为的教室设计因素研究第32-58页
    3.1 影响学生行为的空间因素分析第32-37页
        3.1.1 空间布局形式第32-33页
        3.1.2 教室的长宽比例第33页
        3.1.3 教室的垂直高度第33-34页
        3.1.4 空间大小第34页
        3.1.5 空间的色彩第34-35页
        3.1.6 自然光环境第35-36页
        3.1.7 室内人员密度第36页
        3.1.8 影响行为的设计因素分析第36-37页
    3.2 课题研究方法设计第37-40页
        3.2.1 调查方法的选择第37-38页
        3.2.2 调查研究的过程第38-39页
        3.2.3 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第39-40页
    3.3 影响学生行为的主要设计因素降维分析第40-43页
        3.3.1 数据内部一致性检验第40页
        3.3.2 SPSS软件进行主因素分析第40-43页
    3.4 引导学生积极行为的教室设计因素关联度分析第43-57页
        3.4.1 教室内学生的密度与学生积极行为关系分析第43-45页
        3.4.2 教室空间的长宽比对学生行为影响的分析第45-48页
        3.4.3 教室高度对于学生行为的影响第48-49页
        3.4.4 教室空间布局对于学生行为的影响第49-53页
        3.4.5 教室自然光环境对于学生行为的影响第53-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基于行为引导的小学设计工程实践分析第58-70页
    4.1 哈尔滨市宜居小学设计第58-64页
        4.1.1 项目背景第58-59页
        4.1.2 工程概况第59-60页
        4.1.3 教室设计的目标推演第60-61页
        4.1.4 行为引导教室设计第61-64页
    4.2 溪湖林语小学设计第64-69页
        4.2.1 项目背景第64页
        4.2.2 工程概况第64-65页
        4.2.3 教室设计的目标推演第65-66页
        4.2.4 行为引导教室设计第66-69页
    4.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废旧木材和OSB的严寒地区木建筑模块方案研究
下一篇:深潜耐压圆柱壳极限承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