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陕西省生态安全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第12-18页
     ·生态安全的概念第12-14页
     ·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第14-16页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16-18页
     ·今后的研究方向第18页
   ·选题意义第18-21页
     ·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刻不容缓第18页
     ·生态安全研究属前沿领域第18-19页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第19页
     ·陕西生态安全有研究但不多第19-21页
第二章 陕西省基本概况第21-28页
   ·自然状况第21-25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25-28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28-31页
   ·生态足迹计算第28-29页
   ·生态承载力计算第29页
   ·生态赤字/盈余计算第29-30页
   ·生态安全度计算第30-31页
第四章 陕西省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分析第31-57页
   ·陕西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静态分析第31-34页
     ·1993年全省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第31-32页
     ·2000年全省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第32-33页
     ·2007年全省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第33-34页
   ·陕西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第34-37页
     ·陕西省各类用地类型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第35-36页
     ·陕西省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盈余动态第36-37页
   ·各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盈余动态第37-52页
     ·西安第37-38页
     ·铜川第38-40页
     ·宝鸡第40-41页
     ·咸阳第41-43页
     ·渭南第43-44页
     ·杨陵第44-45页
     ·延安第45-47页
     ·榆林第47-48页
     ·汉中第48-49页
     ·安康第49-50页
     ·商洛第50-52页
   ·陕西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第52-55页
     ·生态足迹空间差异第52-53页
     ·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第53-54页
     ·生态赤字/盈余空间差异第54-55页
   ·陕西省及省内各地生态安全分析第55-57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57-60页
   ·结论第57-58页
   ·讨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农作物关系探讨
下一篇:渭南傍渭河潜水主导污染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