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皮质酮与海马神经元 | 第12-13页 |
1.2 抑郁症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2.1 抑郁症发病机制 | 第13-16页 |
1.2.2 抑郁症与海马 | 第16页 |
1.2.3 抑郁症与树突棘 | 第16-17页 |
1.2.4 抑郁症与GluR1和Kal-7 | 第17-18页 |
1.2.5 抑郁症治疗进展 | 第18-19页 |
1.3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 | 第19-21页 |
1.3.1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模型 | 第19-20页 |
1.3.2 检测标准 | 第20-21页 |
1.4 4-甲基瑞香素 | 第21-22页 |
1.5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第2章 4-甲基瑞香素对皮质酮导致的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24-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1.4 试剂配制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2.1 实验前准备 | 第26页 |
2.2.2 神经元提取及培养 | 第26-27页 |
2.2.3 神经元生长形态观察 | 第27页 |
2.2.4 神经元纯度鉴定 | 第27页 |
2.2.5 细胞药物处理及MTT实验 | 第27-28页 |
2.2.6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8-34页 |
2.3.1 神经元生长趋势 | 第28-29页 |
2.3.2 神经元鉴定 | 第29页 |
2.3.3 Dhmc细胞毒性结果 | 第29页 |
2.3.4 皮质酮损伤神经元实验结果 | 第29-32页 |
2.3.5 Dhmc神经元保护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2.4 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4-甲基瑞香素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的调节作用 | 第36-5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6-38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36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6-37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3.1.4 试剂配制 | 第37-3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8-44页 |
3.2.1 动物分组 | 第38-39页 |
3.2.2 CUMS模型的建立 | 第39页 |
3.2.3 行为学指标检测 | 第39-40页 |
3.2.4 高尔基染色实验 | 第40-42页 |
3.2.5 Western-Blot实验 | 第42-44页 |
3.2.6 统计方法 | 第44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4-50页 |
3.3.1 体重变化 | 第44-45页 |
3.3.2 糖水偏爱率变化 | 第45页 |
3.3.3 旷场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3.3.4 悬尾实验结果 | 第47页 |
3.3.5 海马CA1与CA3区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变化 | 第47-49页 |
3.3.6 海马GluR1和Kal-7表达变化 | 第49-50页 |
3.4 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2-5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