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滚筒调高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采煤机机械发展的现状 | 第10-12页 |
1.3 滚筒自动调高系统发展现状及应用 | 第12-16页 |
1.3.1 直接调高技术 | 第12-15页 |
1.3.2 间接调高技术 | 第15-16页 |
1.4 采煤机滚筒调高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采煤机记忆切割流程 | 第19-27页 |
2.1 三机配套工作的分析 | 第19-20页 |
2.2 采煤机进刀方式 | 第20页 |
2.3 采煤机调高运动分析 | 第20-21页 |
2.4 人工操作采集数据 | 第21-23页 |
2.5 自动割煤流程 | 第23-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采煤机滚筒调高系统的研究 | 第27-51页 |
3.1 整机概述 | 第27-28页 |
3.2 采煤机滚筒调高系统控制原理 | 第28-29页 |
3.3 采煤机滚筒调高系统主要元件 | 第29-30页 |
3.4 调高系统建模 | 第30-47页 |
3.4.1 放大器 | 第30页 |
3.4.2 电磁阀 | 第30页 |
3.4.3 位移传感器 | 第30-31页 |
3.4.4 液压缸位移与滚筒调高的关系 | 第31-33页 |
3.4.5 摇臂滚筒重力及质量的等效转化 | 第33-36页 |
3.4.6 开关阀控液压缸系统 | 第36-47页 |
3.5 仿真分析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滚筒调高系统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51-69页 |
4.1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 | 第51-54页 |
4.1.1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51-52页 |
4.1.2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52-54页 |
4.2 该电液比例控制系统主要元件选型 | 第54-57页 |
4.2.1 电液比例方向阀 | 第54-56页 |
4.2.2 比例放大器 | 第56页 |
4.2.3 位移传感器 | 第56-57页 |
4.3 对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建模 | 第57-66页 |
4.3.1 比例电磁铁建模 | 第57-60页 |
4.3.2 先导阀环节建模 | 第60-64页 |
4.3.3 阀控液压缸环节建模 | 第64-66页 |
4.4 仿真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滚筒调高系统的PID校正 | 第69-75页 |
5.1 PID的应用及原理 | 第69-70页 |
5.2 PID控制每个环节的作用 | 第70-71页 |
5.3 数字PID控制算法 | 第71-73页 |
5.4 PID参数整定方法 | 第73页 |
5.5 仿真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模糊控制在滚筒调高系统中的研究 | 第75-91页 |
6.1 模糊控制的原理 | 第76-77页 |
6.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77-85页 |
6.2.1 确定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 第77-79页 |
6.2.2 建立模糊规则 | 第79-84页 |
6.2.3 非模糊化 | 第84-85页 |
6.3 仿真 | 第85-88页 |
6.3.1 模糊控制器框架的搭建 | 第85页 |
6.3.2 隶属度函数的编辑 | 第85-86页 |
6.3.3 模糊推理规则编辑 | 第86-87页 |
6.3.4 仿真结果 | 第87-88页 |
6.4 采煤机样机模型调高实验 | 第88-90页 |
6.4.1 搭建采煤机样机模型 | 第88-89页 |
6.4.2 采煤机样机模型调高实验 | 第89-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7.1 结论 | 第91页 |
7.2 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