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建筑节能技术及其发展 | 第12-13页 |
1.2.2 国外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4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2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总体分析 | 第19-29页 |
2.1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特点 | 第19-20页 |
2.1.1 属性特点 | 第19页 |
2.1.2 能耗特点 | 第19-20页 |
2.2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初选 | 第20-21页 |
2.3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策略 | 第21-28页 |
2.3.1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 | 第21-25页 |
2.3.2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2.3.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及其适宜性评价 | 第29-48页 |
3.1 夏热冬冷地区外墙节能改造技术 | 第29-41页 |
3.1.1 外墙外保温技术 | 第29页 |
3.1.2 有机外保温系统 | 第29-31页 |
3.1.3 无机外保温系统 | 第31-32页 |
3.1.4 其他外保温系统 | 第32页 |
3.1.5 建筑外墙改造技术适宜性评价 | 第32-41页 |
3.2 夏热冬冷地区外窗节能改造技术 | 第41-45页 |
3.2.1 窗型改造 | 第42页 |
3.2.2 玻璃改造 | 第42-43页 |
3.2.3 窗框改造 | 第43页 |
3.2.4 建筑遮阳 | 第43-44页 |
3.2.5 建筑外窗节能改造技术适宜性评价 | 第44-45页 |
3.3 夏热冬冷地区屋面节能改造技术 | 第45-47页 |
3.3.1 高效保温材料平屋面 | 第45页 |
3.3.2 坡屋面 | 第45-46页 |
3.3.3 架空屋面 | 第46页 |
3.3.4 种植屋面 | 第46页 |
3.3.5 蓄水屋面 | 第46页 |
3.3.6 建筑屋面节能改造技术适宜性评价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其适宜性评价 | 第48-57页 |
4.1 太阳能建筑应用技术 | 第48-53页 |
4.1.1 太阳能光热技术 | 第48-51页 |
4.1.2 太阳能光伏技术 | 第51-53页 |
4.2 地源热泵建筑应用技术 | 第53-54页 |
4.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适宜性评价 | 第54-55页 |
4.3.1 太阳能建筑应用技术适宜性评价 | 第54-55页 |
4.3.2 地源热泵建筑应用技术适宜性评价 | 第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案例 | 第57-84页 |
5.1 宁波大学建工楼节能改造项目 | 第57-73页 |
5.1.1 项目概述 | 第57页 |
5.1.2 能耗模拟与分析 | 第57-60页 |
5.1.3 外墙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 第60-64页 |
5.1.4 外窗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 第64-69页 |
5.1.5 屋面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 第69-71页 |
5.1.6 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分析 | 第71-72页 |
5.1.7 节能改造效果及经济性综合评价 | 第72-73页 |
5.2 宁波市城乡建委培训中心节能改造项目 | 第73-82页 |
5.2.1 项目概述 | 第73-74页 |
5.2.2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 第74-75页 |
5.2.3 可再生能源技术建筑应用 | 第75-79页 |
5.2.4 节能改造效果及经济性综合评价 | 第79-8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