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专科护理学论文--神经病、精神病护理学论文

团体积极心理治疗对在校护生抑郁及睡眠质量的作用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1-14页
1 前言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9页
        1.1.1 在校护生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流行病学现状第14-15页
        1.1.2 在校护生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研究第15-17页
        1.1.3 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干预现状第17-18页
        1.1.4 团体积极心理治疗第18-19页
    1.2 理论框架第19-20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1-29页
    2.1 研究设计第21页
    2.2 研究对象第21-22页
        2.2.1 纳入标准第21页
        2.2.2 排除标准第21页
        2.2.3 研究过程中的淘汰标准第21页
        2.2.4 样本含量的确定第21-22页
    2.3 伦理原则第22页
    2.4 研究工具(见附录二)第22-23页
        2.4.1 一般情况问卷第22页
        2.4.2 焦虑自评量表第22页
        2.4.3 抑郁自评量表第22页
        2.4.4 总体幸福感量表第22-23页
        2.4.5 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第23页
        2.4.6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第23页
        2.4.7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第23页
        2.4.8 幸福感指数量表第23页
    2.5 干预材料及方法第23-27页
        2.5.1 干预材料(见附录三)第23-26页
        2.5.2 干预实施方法第26-27页
    2.6 研究过程第27页
        2.6.1 查阅相关文献,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第27页
        2.6.2 现状调查第27页
        2.6.3 预实验第27页
        2.6.4 研究对象的筛选第27页
        2.6.5 资料收集的时间安排第27页
    2.7 质量控制第27-28页
        2.7.1 研究设计阶段第27页
        2.7.2 预实验第27页
        2.7.3 研究实施阶段第27页
        2.7.4 资料收集过程第27-28页
        2.7.5 数据统计分析第28页
    2.8 资料分析第28-29页
3 结果第29-41页
    3.1 现况调查第29-31页
        3.1.1 在校护生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第29页
        3.1.2 在校护生焦虑、抑郁水平的现状第29页
        3.1.3 在校护生抑郁情绪的单因素分析第29-30页
        3.1.4 在校护生抑郁情绪与焦虑、自我效能感、总体幸福感的PEARSON相关分析第30页
        3.1.5 在校护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第30-31页
    3.2 干预第31-33页
        3.2.1 研究对象的流失情况第31页
        3.2.2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第31页
        3.2.3 干预组与对照组组间的均衡性比较第31-33页
        3.2.4 在校护生基线时抑郁、睡眠质量、自我效能感、幸福感指数的均衡性检验第33页
    3.3 干预对在校护生抑郁情绪的影响第33-35页
        3.3.1 干预对在校护生抑郁的效果第33-34页
        3.3.2 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点抑郁得分的组间比较第34页
        3.3.3 干预组护生不同时间点抑郁得分组内比较第34-35页
    3.4 干预对在校护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第35-37页
        3.4.1 干预对在校护生睡眠质量的效果第35-36页
        3.4.2 干预后两组护生不同时间点睡眠质量得分的组间比较第36页
        3.4.3 干预组护生不同时间点睡眠质量得分组内比较第36-37页
    3.5 干预对在校护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第37-38页
        3.5.1 干预对在校护生自我效能感的效果第37页
        3.5.2 干预后两组护生不同时间点自我效能得分的组间比较第37-38页
        3.5.3 干预组护生不同时间点自我效能感得分组内比较第38页
    3.6 干预对在校护生幸福感指数的影响第38-41页
        3.6.1 干预对在校护生幸福感指数的效果第38-39页
        3.6.2 干预后两组护生不同时间点幸福感指数得分的组间比较第39页
        3.6.3 干预组护生不同时间点幸福感指数得分组内比较第39-41页
4 讨论第41-47页
    4.1 在校护生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41-42页
        4.1.1 在校护生抑郁水平的现状第41-42页
        4.1.2 在校护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第42页
    4.2 团体积极心理治疗对在校护生的影响第42-46页
        4.2.1 干预对在校护生抑郁的影响第42-43页
        4.2.2 干预对在校护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第43-44页
        4.2.3 干预对在校护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第44-45页
        4.2.4 干预对在校护生幸福感指数的影响第45-46页
    4.3 研究的局限与建议第46-47页
5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6页
附录1第56-57页
附录2第57-67页
附录3第67-69页
综述第69-75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东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就医歧视现状研究
下一篇: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