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0页 |
1.1 染料废水概述 | 第10-12页 |
1.1.1 染料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0页 |
1.1.2 金属复合染料及活性染料的处理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 氯酚类废水概述 | 第12-13页 |
1.2.1 氯酚类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 第12-13页 |
1.2.2 氯酚类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及现状 | 第13页 |
1.3 沸石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沸石的结构与性能 | 第13-14页 |
1.3.2 沸石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3 沸石的改性 | 第15-16页 |
1.4 表面活性剂现状 | 第16-17页 |
1.4.1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用途 | 第16-17页 |
1.4.2 表面活性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4.3 表面活性剂负载沸石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5 聚乙烯亚胺现状 | 第17-18页 |
1.5.1 聚乙烯亚胺的性质和用途 | 第17-18页 |
1.5.2 聚乙烯亚胺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8页 |
1.6 本实验的立体背景及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研究内容 | 第20-28页 |
2.1 实验材料、仪器 | 第20-22页 |
2.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20-2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2.1 污染物静态吸附实验 | 第22页 |
2.2.2 实验测试方法 | 第22-23页 |
2.3 改性吸附剂的制备 | 第23-27页 |
2.3.1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改性沸石的制备 | 第23-25页 |
2.3.2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和氯化钠联合改性沸石的制备 | 第25-26页 |
2.3.3 聚乙烯亚胺和戊二醛交联改性沸石的制备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吸附剂的表征 | 第28-36页 |
3.1 吸附剂负载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3.1.1 CPC 改性沸石负载量测定 | 第28页 |
3.1.2 PEI 改性沸石负载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3.2 等电点的测定 | 第29页 |
3.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31页 |
3.4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1-32页 |
3.5 BET 表征 | 第32-33页 |
3.6 X 射线荧光分析 | 第33-34页 |
3.7 元素分析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CPC 改性沸石对 NGB 的吸附及再利用 | 第36-70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不同因素对 CZ 吸附 NGB 效果的影响 | 第36-41页 |
4.2.1 CZ 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2 CZ 等电点的测定和 pH 对 CZ 吸附 NGB 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3 离子强度对 CZ 吸附 NGB 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4 平衡时间的确定 | 第39页 |
4.2.5 初始浓度和温度对 CZ 吸附 NGB 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6 接触时间和温度对 CZ 吸附 NGB 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 吸附等温线、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 第41-51页 |
4.3.1 等温线非线性模型分析 | 第41-46页 |
4.3.2 动力学模型非线性拟合分析 | 第46-51页 |
4.4 解吸与再生 | 第51-53页 |
4.4.1 解吸方法的比较 | 第51-52页 |
4.4.2 解吸再生循环 | 第52-53页 |
4.5 MB 在饱和 NGB 的沸石上的二次吸附研究 | 第53-57页 |
4.5.1 CZ-NGB 的稳定性研究 | 第53-54页 |
4.5.2 pH 对 CZ-NGB 吸附 MB 的影响 | 第54-55页 |
4.5.3 离子强度对 CZ-NGB 吸附 MB 的影响 | 第55页 |
4.5.4 平衡时间的确定 | 第55-56页 |
4.5.5 初始浓度和温度对 CZ-NGB 吸附 MB 的影响 | 第56页 |
4.5.6 接触时间和温度对 CZ-NGB 吸附 MB 的影响 | 第56-57页 |
4.6 吸附等温线、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 第57-66页 |
4.6.1 等温模型非线性拟合分析 | 第57-61页 |
4.6.2 动力学模型非线性拟合分析 | 第61-64页 |
4.6.3 热力学研究 | 第64-66页 |
4.7 CZ-NGB-MB 的解吸与再生循环 | 第66-67页 |
4.7.1 解吸方法的比较 | 第66页 |
4.7.2 解吸再生循环 | 第66-67页 |
4.8 吸附机理的探讨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CPC 与 NaCl 联合改性沸石对 2,4-DCP 的吸附研究 | 第70-87页 |
5.1 引言 | 第70页 |
5.2 不同因素对 CZ-NaCl 吸附 2,4-DCP 效果的影响 | 第70-71页 |
5.2.1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70-71页 |
5.3 pH 对 CZ-NaCl 吸附 2,4-DCP 的影响 | 第71-76页 |
5.3.2 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72-74页 |
5.3.3 平衡时间的确定 | 第74页 |
5.3.4 初始浓度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74-75页 |
5.3.5 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75-76页 |
5.4 吸附等温线、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 第76-83页 |
5.4.1 等温线非线性模型分析 | 第76-79页 |
5.4.2 动力学模型非线性拟合分析 | 第79-83页 |
5.5 解吸与再生 | 第83-84页 |
5.6 吸附机理 | 第84-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聚乙烯亚胺与戊二醛交联改性沸石对活性红 X-3B 的吸附研究 | 第87-105页 |
6.1 引言 | 第87页 |
6.2 不同因素对 PEI-Z 吸附 RR-X-3B 效果的影响 | 第87-92页 |
6.2.1 PEI-Z 投加量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87-88页 |
6.2.2 pH 对 PEI-Z 吸附 RR-X-3B 的影响 | 第88-89页 |
6.2.3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89-90页 |
6.2.4 平衡时间的确定 | 第90页 |
6.2.5 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 第90-91页 |
6.2.6 时间的影响 | 第91-92页 |
6.3 等温线、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 第92-101页 |
6.3.1 等温线的非线性拟合分析 | 第92-96页 |
6.3.2 动力学的非线性拟合分析 | 第96-100页 |
6.3.3 热力学参数的分析 | 第100-101页 |
6.4 解吸与再生 | 第101-102页 |
6.5 吸附机理 | 第102-104页 |
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6页 |
附录 A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