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 第13-14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1.2.1 国内垃圾产生、处置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2.2 飞灰的产生及理化性质 | 第15-16页 |
1.2.3 飞灰的处置 | 第16-18页 |
1.2.4 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共填埋研究 | 第18-20页 |
1.2.5 填埋场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第20-22页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2.1 实验设计 | 第23-25页 |
2.1.1 实验装置 | 第23-24页 |
2.1.2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3 实验方案 | 第25页 |
2.2 主要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25-27页 |
2.2.1 渗滤液水质指标的测定 | 第25页 |
2.2.2 重金属测定 | 第25-26页 |
2.2.3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26-27页 |
第3章 渗滤液水质及重金属溶出变化特性 | 第27-47页 |
3.1 渗滤液水质变化 | 第27-33页 |
3.1.1 渗滤液pH变化趋势 | 第27-28页 |
3.1.2 渗滤液ORP变化趋势 | 第28-29页 |
3.1.3 渗滤液COD、VFA、酸化水平变化趋势 | 第29-31页 |
3.1.4 渗滤液NH_4~+-N、KN变化趋势 | 第31-33页 |
3.1.5 渗滤液SO_4~(2-)变化趋势 | 第33页 |
3.2 渗滤液重金属浓度变化 | 第33-38页 |
3.2.1 渗滤液Cd变化趋势 | 第34-35页 |
3.2.2 渗滤液Cu变化趋势 | 第35页 |
3.2.3 渗滤液Pb变化趋势 | 第35-36页 |
3.2.4 渗滤液Zn变化趋势 | 第36-37页 |
3.2.5 渗滤液Cr变化趋势 | 第37-38页 |
3.2.6 渗滤液Ni变化趋势 | 第38页 |
3.3 渗滤液重金属溶出相关性分析 | 第38-45页 |
3.3.1 重金属Cd溶出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3.3.2 重金属Cu溶出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3.3.3 重金属Pb溶出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3.3.4 重金属Zn溶出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3.3.5 重金属Cr溶出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3.3.6 重金属Ni溶出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45-47页 |
第4章 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组成演替变化特征 | 第47-63页 |
4.1 细菌群落组成相似性及差异性 | 第47-49页 |
4.2 细菌群落组成的多样性分析 | 第49-51页 |
4.2.1 细菌群落组成α-多样性分析 | 第49-50页 |
4.2.2 细菌群落组成β-多样性分析 | 第50-51页 |
4.3 微生物物种组成分析 | 第51-57页 |
4.3.1 门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51-53页 |
4.3.2 纲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53-55页 |
4.3.3 属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55-57页 |
4.4 垃圾降解过程中理化参数及重金属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57-62页 |
4.4.1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理化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4.4.2 门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重金属溶出相关性分析 | 第59-60页 |
4.4.3 属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重金属溶出相关性分析 | 第60-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建议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