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1.2.1 库塘湿地水质净化技术 | 第10-13页 |
1.2.2 库塘湿地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微生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4 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3页 |
2.1 研究区域 | 第21-25页 |
2.1.1 区域概况 | 第21-22页 |
2.1.2 采样点布设 | 第22页 |
2.1.3 水质状况 | 第22-25页 |
2.2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第25-29页 |
2.2.1 样品的采集 | 第25页 |
2.2.2 水质指标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2.3 水体和底泥D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2.2.4 PCR扩增 | 第27页 |
2.2.5 DGGE电泳 | 第27-28页 |
2.2.6 克隆测序 | 第28-29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2.3.1 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 第29页 |
2.3.2 聚类分析 | 第29-30页 |
2.3.3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30页 |
2.3.4 相关性分析 | 第30页 |
2.4 微生物的鉴定 | 第30-33页 |
2.4.1 水体微生物鉴定 | 第30-31页 |
2.4.2 底泥微生物鉴定 | 第31-33页 |
第3章 水体微生物与水质净化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33-41页 |
3.1 微生物多样性 | 第33-35页 |
3.2 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35-36页 |
3.3 功能菌 | 第36-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底泥微生物与水质净化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41-73页 |
4.1 多样性与水质净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41-48页 |
4.1.1 开阔水域 | 第41-42页 |
4.1.2 芦苇群落 | 第42-44页 |
4.1.3 香蒲群落 | 第44-45页 |
4.1.4 不同环境下底泥微生物多样性空间变化水质间的关系 | 第45-48页 |
4.2 群落结构与水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48-57页 |
4.2.1 开阔水域 | 第48-50页 |
4.2.2 芦苇群落 | 第50-52页 |
4.2.3 香蒲群落 | 第52-54页 |
4.2.4 不同环境下底泥微生物相似性聚类分析 | 第54-57页 |
4.3 功能菌与水质净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57-70页 |
4.3.1 开阔水域 | 第57-64页 |
4.3.2 芦苇群落 | 第64-67页 |
4.3.3 香蒲群落 | 第67-70页 |
4.4 水体微生物与底泥微生物在水质改善过程中作用的对比 | 第70-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问题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问题 | 第73页 |
5.2 展望 | 第73-7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个人简介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