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1页 |
图录、表录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2-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国外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2 国内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 第20-25页 |
1.4.1 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1.4.2 基本理论 | 第22-25页 |
2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现状 | 第25-39页 |
2.1 河南文化遗产概况 | 第25-32页 |
2.1.1 河南文化遗产类型 | 第25-27页 |
2.1.2 河南文化遗产特点 | 第27-30页 |
2.1.3 河南文化遗产价值 | 第30-32页 |
2.2 河南旅游资源开发状况 | 第32-34页 |
2.2.1 河南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 第32-33页 |
2.2.2 河南已开发旅游资源概况 | 第33-34页 |
2.3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现状 | 第34-36页 |
2.3.1 重视程度日益加强 | 第34-35页 |
2.3.2 开发模式多样化 | 第35页 |
2.3.3 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 第35-36页 |
2.4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2.4.1 盲目开发,过度商业化 | 第36页 |
2.4.2 盲目追求短期效益 | 第36-37页 |
2.4.3 重开发、轻保护倾向严重 | 第37页 |
2.4.4 开发欠缺审美思维 | 第37-38页 |
2.4.5 文化遗产旅游人才的素质有待于提升 | 第38页 |
2.4.6 社区参与力度不够 | 第38-39页 |
3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 第39-53页 |
3.1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 第39-41页 |
3.1.1 文化遗产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 第39页 |
3.1.2 河南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39-41页 |
3.1.3 文化遗产特性的要求 | 第41页 |
3.2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 第41-45页 |
3.2.1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背景分析 | 第41-42页 |
3.2.2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基础条件分析 | 第42-44页 |
3.2.3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优势分析 | 第44-45页 |
3.3 典型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经验借鉴 | 第45-50页 |
3.3.1 平遥古城之《又见平遥》 | 第45-47页 |
3.3.2 无锡灵山景区旅游开发实践 | 第47-49页 |
3.3.3 2亿拆迁380亿重建——秦阿房宫的悲剧 | 第49-50页 |
3.4 典型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实践对河南的启示 | 第50-53页 |
3.4.1 立足当地文化特色,科学规划 | 第50-51页 |
3.4.2 “活化”文化遗产,有形化展示 | 第51页 |
3.4.3 强化文化遗产旅游体验 | 第51页 |
3.4.4 多种资源搭台,文化遗产“唱戏” | 第51-53页 |
4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的创新开发研究 | 第53-64页 |
4.1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原则 | 第53-54页 |
4.1.1 市场导向原则 | 第53页 |
4.1.2 特色原则 | 第53页 |
4.1.3 文化内涵原则 | 第53-54页 |
4.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4页 |
4.2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内容 | 第54-55页 |
4.2.1 产品体现形式创新 | 第54页 |
4.2.2 主题内容创新 | 第54-55页 |
4.2.3 技术手段创新 | 第55页 |
4.3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思路 | 第55-59页 |
4.3.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第55-56页 |
4.3.2 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 | 第56-57页 |
4.3.3 体验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 第57-59页 |
4.4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方法 | 第59-61页 |
4.4.1 创设鲜明主题,体现地方特色 | 第59页 |
4.4.2 目标市场细分,个性化体验设计 | 第59-60页 |
4.4.3 创新文化呈现方式,突出个性化 | 第60页 |
4.4.4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活化”文化遗产 | 第60-61页 |
4.5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保障措施 | 第61-64页 |
4.5.1 加强科学研究,认识遗产价值 | 第61页 |
4.5.2 培育高素质旅游人才 | 第61-62页 |
4.5.3 设立文化遗产基金会 | 第62页 |
4.5.4 实行遗产地的整体开发 | 第62页 |
4.5.5 实施遗产的数字化战略 | 第62-63页 |
4.5.6 科学的开发和管理 | 第63-64页 |
5 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实证分析——以少林寺景区为例 | 第64-75页 |
5.1 嵩山少林寺景区概况 | 第64-65页 |
5.2 嵩山少林寺景区文化资源分析 | 第65-67页 |
5.2.1 嵩山少林寺景区文化资源状况 | 第65-66页 |
5.2.2 嵩山少林寺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特征 | 第66页 |
5.2.3 嵩山少林寺景区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分析 | 第66-67页 |
5.3 嵩山少林寺景区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 第67-71页 |
5.3.1 嵩山少林寺景区现有主要文化旅游项目 | 第67-68页 |
5.3.2 嵩山少林寺景区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68-71页 |
5.4 嵩山少林寺景区旅游创新开发对策 | 第71-75页 |
5.4.1 多元化创新开发,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 第71-72页 |
5.4.2 注重体验性的创新开发 | 第72-73页 |
5.4.3 资源整合创新开发,塑造特色旅游 | 第73页 |
5.4.4 创新旅游解说系统,营造体验氛围 | 第73-75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5-76页 |
6.2 创新点与不足 | 第76-77页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