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 | 第14-17页 |
1.2.1 结构健康监测基本内容 | 第14-15页 |
1.2.2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组成 | 第15-17页 |
1.3 压电材料 | 第17-20页 |
1.3.1 压电效应 | 第17页 |
1.3.2 压电材料的分类 | 第17-18页 |
1.3.3 压电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18-20页 |
1.3.4 压电方程 | 第20页 |
1.4 钢管混凝土结构 | 第20-23页 |
1.4.1 钢管混凝土结构发展概述 | 第20-21页 |
1.4.2 钢管混凝土结构构件特点 | 第21-23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3-27页 |
1.5.1 钢管混凝土构件缺陷问题 | 第23-24页 |
1.5.2 钢管混凝土构件传统检测方法 | 第24-25页 |
1.5.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压电阻抗法的结构缺陷检测原理 | 第27-41页 |
2.1 基本原理与应用 | 第27-30页 |
2.1.1 基本概念 | 第27-28页 |
2.1.2 研究及应用概况 | 第28-30页 |
2.2 压电阻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 | 第30-33页 |
2.2.1 不考虑粘结层的理想简单一维模型 | 第30-31页 |
2.2.2 考虑粘结层的一维模型 | 第31-32页 |
2.2.3 二维模型 | 第32-33页 |
2.3 压电阻抗法的检测原理 | 第33-34页 |
2.4 压电阻抗法测试系统 | 第34-37页 |
2.4.1 HP4192A 低频精密阻抗分析仪 | 第35-36页 |
2.4.2 LCR 通用型测试夹具 | 第36页 |
2.4.3 GPIB 卡 | 第36-37页 |
2.5 测试原理 | 第37-38页 |
2.6 测试与分析 | 第38-40页 |
2.6.1 测试频段 | 第38页 |
2.6.2 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基于压电阻抗法的大型多腔不规则钢管砼柱界面剥离缺陷试验研究 | 第41-61页 |
3.1 试验模型 | 第41-42页 |
3.2 压电陶瓷 PZT 传感器 | 第42-46页 |
3.2.1 压电陶瓷 PZT 片 | 第42-44页 |
3.2.2 嵌入式压电功能元 | 第44-46页 |
3.3 人工模拟界面剥离缺陷 | 第46页 |
3.4 试验步骤 | 第46-47页 |
3.5 研究方案 | 第47-49页 |
3.6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9-60页 |
3.6.1 横隔板剥离缺陷测试结果 | 第49-53页 |
3.6.2 钢管壁剥离缺陷测试结果 | 第53-56页 |
3.6.3 初步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3.6.4 横隔板剥离缺陷 RMSD 计算结果 | 第57-58页 |
3.6.5 钢管壁剥离缺陷 RMSD 计算结果 | 第58-59页 |
3.6.6 RMSD 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基于压电阻抗法的大型多腔不规则钢管砼柱柱芯空洞缺陷试验研究 | 第61-67页 |
4.1 研究模型 | 第61页 |
4.2 人工模拟柱芯空洞缺陷 | 第61-62页 |
4.3 研究方案 | 第62-63页 |
4.4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4.4.1 柱芯空洞缺陷测试结果 | 第63-64页 |
4.4.2 初步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4.4.3 柱芯空洞缺陷 RMSD 计算结果 | 第65页 |
4.4.4 RMSD 结果分析 | 第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压电阻抗法数值模拟研究 | 第67-86页 |
5.1 ABAQUS 简介 | 第67-68页 |
5.2 压电阻抗法的数值模拟分析过程 | 第68-85页 |
5.2.1 前期准备 | 第68-69页 |
5.2.2 ABAQUS 建模分析过程 | 第69-83页 |
5.2.3 计算分析处理 | 第83-8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