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1-1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8-23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 1.1 访谈对象的抽样方法 | 第18页 |
| 1.2 干预对象的选择方法 | 第18-19页 |
| 1.3 被试纳入标准 | 第19页 |
| 1.4 被试排出标准 | 第19页 |
| 2. 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19-23页 |
| 2.1 半结构式心理解剖访谈法 | 第19-20页 |
| 2.2 访谈及干预研究员的培训 | 第20页 |
| 2.3 研究工具 | 第20-22页 |
|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22-23页 |
| 3.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图 | 第23页 |
| 结果 | 第23-27页 |
| 1. 254 例农村自杀遗族的一般状况 | 第23-24页 |
| 2. 33 例农村自杀遗族干预前后悲伤反应(GEQ)的对比 | 第24-25页 |
| 3. 33 例农村自杀遗族干预前后抑郁状况的对比 | 第25-26页 |
| 4. 33 例农村自杀遗族干预前后家庭功能现状(FED)的对比 | 第26页 |
| 5. 33 例农村自杀遗族干预前后自杀意念的对比 | 第26-27页 |
| 6. 33 例农村自杀遗族干预前后自杀态度(QSA)的对比 | 第27页 |
| 讨论 | 第27-33页 |
| 结论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 综述 | 第39-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