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禽论文--鸡论文

中药锦珠草颗粒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试验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文献综述第12-23页
    第一章 鸡大肠杆菌病及锦珠草颗粒单味药的研究进展第12-23页
        1.1 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第12-17页
            1.1.1 病原研究第12-14页
            1.1.2 致病机理第14页
            1.1.3 临床分型及病理变化第14页
            1.1.4 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第14-15页
            1.1.5 防治措施第15-17页
        1.2 实验性鸡大肠杆菌病模型制作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2.1 试验动物的选择第17页
            1.2.2 大肠杆菌菌株的选择第17页
            1.2.3 大肠杆菌的感染途径第17-18页
        1.3 锦珠草颗粒单味药的研究进展第18-22页
            1.3.1 苦参、锦灯笼、紫珠叶和地锦草的化学成分第18-19页
            1.3.2 苦参、锦灯笼、紫珠叶和地锦草的主要药理作用第19-22页
        1.4 小结第22-23页
试验研究第23-53页
    第二章 鸡大肠杆菌病模型制作试验第23-2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2.1.1 材料第23页
            2.1.2 方法第23-24页
            2.1.3 试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第24页
        2.2 结果第24-26页
            2.2.1 鸡大肠杆菌感染模型的建立第24-26页
        2.3 讨论第26-27页
        2.4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锦珠草颗粒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试验第28-4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3.1.1 材料第28-29页
            3.1.2 方法第29-31页
            3.1.3 试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第31页
        3.2 结果第31-44页
            3.2.1 锦珠草颗粒的治疗预试验第31页
            3.2.2 锦珠草颗粒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第31页
            3.2.3 锦珠草颗粒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鸡只采食量的影响第31-32页
            3.2.4 锦珠草颗粒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鸡只饮水量的影响第32页
            3.2.5 锦珠草颗粒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第32-33页
            3.2.6 锦珠草颗粒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鸡增重的影响第33-34页
            3.2.7 锦珠草颗粒对试验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第34页
            3.2.8 锦珠草颗粒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第34-38页
            3.2.9 锦珠草颗粒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鸡血清 TNF α和 IL 1β水平的影响第38-39页
            3.2.10 锦珠草颗粒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鸡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第39-44页
        3.3 讨论第44-46页
            3.3.1 关于锦珠草颗粒治疗预试验第44页
            3.3.2 关于锦珠草颗粒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第44-45页
            3.3.3 关于锦珠草颗粒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机理第45-46页
        3.4 小结第46-48页
            3.4.1 锦珠草颗粒治疗预试验第46页
            3.4.2 锦珠草颗粒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第46-47页
            3.4.3 锦珠草颗粒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机理第47-48页
    第四章 锦珠草颗粒对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治疗试验第48-5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4.1.1 材料第48-49页
            4.1.2 方法第49页
        4.2 结果第49-52页
            4.2.1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结果第49-51页
            4.2.2 锦珠草颗粒的治疗效果第51-52页
        4.3 讨论第52页
        4.4 小结第52-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介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桑树品种茎叶解剖结构的耐旱性特征研究
下一篇:杯芳烃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在药物载体与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