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县体育馆抗震性能分析及设计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1.1 引言 | 第7页 |
| 1.2 体育场馆概述 | 第7-8页 |
| 1.2.1 国内外体育场馆的发展进程 | 第7-8页 |
| 1.2.2 体育场馆建设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 第8页 |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8-10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0-11页 |
| 2 体育馆的结构概念设计 | 第11-21页 |
| 2.1 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 第11页 |
| 2.2 结构概念设计在体育场馆类建筑中的运用 | 第11-20页 |
| 2.2.1 结构简单性和规则性的运用 | 第12-17页 |
| 2.2.2 结构体系的合理性 | 第17-19页 |
| 2.2.3 抗震构造措施 | 第19-20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3 结构选型与方案对比 | 第21-35页 |
| 3.1 工程背景及结构特点 | 第21-24页 |
| 3.1.1 建筑概况 | 第21-22页 |
| 3.1.2 工程主要结构设计依据与结构特点 | 第22-24页 |
| 3.2 结构型式选用 | 第24-31页 |
| 3.2.1 概述 | 第24页 |
| 3.2.2 不同方案的结构布置依据 | 第24-25页 |
| 3.2.3 不同方案的结构布置 | 第25-31页 |
| 3.3 结构方案对比 | 第31-34页 |
| 3.3.1 不同方案的简介 | 第31-32页 |
| 3.3.2 方案对比及分析 | 第32-3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结构计算及分析 | 第35-73页 |
| 4.1 结构计算及分析方法简述 | 第35-37页 |
| 4.1.1 常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 4.1.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介绍 | 第36-37页 |
| 4.2 结构设计的执行规范 | 第37-38页 |
| 4.3 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 第38-55页 |
| 4.3.1 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 第38页 |
| 4.3.2 工程分析的关键点 | 第38-39页 |
| 4.3.3 巧家县体育馆的主要计算参数 | 第39-40页 |
| 4.3.4 各个计算模型的结果比较分析 | 第40-55页 |
| 4.4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问题探究 | 第55-71页 |
| 4.4.1 网架支座反力对比分析 | 第59-68页 |
| 4.4.2 钢网架杆件内力对比分析 | 第68-71页 |
| 4.5 短柱及环向支承斜梁设计注意事项 | 第71-72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5 时程分析 | 第73-87页 |
| 5.1 时程分析概述 | 第73页 |
| 5.2 时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 第73-74页 |
| 5.2.1 时程分析注意事项 | 第73页 |
| 5.2.2 弹性时程分析法的结果处理 | 第73-74页 |
| 5.3 地震波的选择 | 第74-78页 |
| 5.3.1 选择地震波的基本原则 | 第74-75页 |
| 5.3.2 MIDAS GEN 中选择地震波 | 第75-78页 |
| 5.4 不同结构方案的时程分析结果比较 | 第78-85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6 总结及展望 | 第87-89页 |
| 6.1 本文总结 | 第87-88页 |
| 6.2 展望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