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建设工程合同索赔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国内外发展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建设工程索赔国内外发展研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意义和技术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3 技术方法 | 第13-14页 |
1.4 结构框架 | 第14-16页 |
2.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管理 | 第16-25页 |
2.1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模式及其风险分配 | 第16-18页 |
2.1.1 主要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模式 | 第16-17页 |
2.1.2 不同合同管理模式的风险分配 | 第17-18页 |
2.2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分类 | 第18-19页 |
2.3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分析和管理 | 第19-23页 |
2.3.1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特点 | 第19-20页 |
2.3.2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发生机理及原因 | 第20-21页 |
2.3.3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管理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3. 工程索赔风险分析 | 第25-43页 |
3.1 工程索赔风险概述 | 第25-26页 |
3.1.1 索赔及索赔风险的含义 | 第25页 |
3.1.2 工程索赔风险研究概况 | 第25-26页 |
3.2 工程结算风险分析 | 第26-27页 |
3.3 工程索赔产生的原因 | 第27-30页 |
3.4 工程索赔风险的起因和分类 | 第30-34页 |
3.4.1 工程索赔风险的起因 | 第30-33页 |
3.4.2 工程索赔风险的分类 | 第33-34页 |
3.5 工程索赔风险分配及依据 | 第34-39页 |
3.5.1 建设工程合同双方的索赔风险及分配原则 | 第34-35页 |
3.5.2 工程索赔比例及可能性 | 第35-37页 |
3.5.3 工程索赔依据 | 第37-39页 |
3.6 工程索赔风险管理 | 第39-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基于索赔风险分析的结算模型建立 | 第43-53页 |
4.1 基于模糊分析法的索赔风险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4.1.1 索赔风险形成机理的定量描述 | 第43-44页 |
4.1.2 索赔风险因素的识别 | 第44-45页 |
4.1.3 基于模糊分析法的合同结算索赔风险大小的评价 | 第45页 |
4.2 基于风险分配理论的索赔风险因素分配 | 第45-49页 |
4.2.1 索赔风险因素的模糊综合辨识 | 第45-47页 |
4.2.2 基于风险合理分配原则的索赔风险因素分配 | 第47-49页 |
4.3 基于索赔风险的结算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工程合同索赔风险与结算案例分析 | 第53-66页 |
5.1 工程项目概况 | 第53-54页 |
5.1.1 合同概况 | 第53页 |
5.1.2 合同特点及执行中问题分析 | 第53-54页 |
5.2 索赔风险因素的确定 | 第54-56页 |
5.3 索赔风险大小的评价 | 第56-61页 |
5.3.1 项目整体索赔风险大小的评价 | 第56-58页 |
5.3.2 索赔风险因素大小的评价 | 第58-61页 |
5.4 工程合同结算分析确定与控制 | 第61-64页 |
5.4.1 基于合理分配原则合同双方索赔风险的分配 | 第61-62页 |
5.4.2 工程合同结算的分析确定 | 第62-63页 |
5.4.3 项目结算风险控制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1 结论 | 第66页 |
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