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引言第9-15页
    (一)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 老龄化加剧扩大了城市丧偶老人的人群基数第9页
        2. 城市化弱化了对丧偶老人抚慰的传统机制第9页
        3. 老龄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双重影响第9-10页
    (二) 文献回顾与综述第10-15页
        1. 国外研究概况和文献综述第10-11页
        2. 国内研究概况和文献综述第11-15页
二、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第15-20页
    (一) 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意义第15-16页
        1.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5页
        2. 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三) 研究对象选取及资料的收集第17-18页
        1.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17页
        2. 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第17-18页
    (四) 研究伦理第18-20页
        1. 自愿参与和知情同意第18页
        2. 参与者无伤害第18页
        3. 匿名和保密第18-20页
三、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分析第20-24页
    (一) 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表现第20-22页
        1. 对初始配偶的留恋而生发对比心理第20页
        2. 自我对传统思想道德认同度高而产生羞耻心理第20页
        3. 面子问题引发的负值心理第20-21页
        4. 受子女态度制约产生的担心心理第21页
        5. 再婚行动失败后产生的畏惧心理第21-22页
    (二) 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的认知解读第22-24页
        1. 自动化思维是城市丧偶老人再婚认知障碍的“罪魁祸首”第22页
        2. 家庭支持的弱化降低了城市丧偶老人打破自动化思维的可能性第22-23页
        3. 社会刻板印象强化了城市丧偶老人的自动化思维第23-24页
四、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丧偶老年人再婚心理障碍问题的实务探索第24-38页
    (一) 选取个案社会工作的原因和个案基本信息第24页
    (二) 认知行为治疗和社会支持网络相结合视角下的案例总结第24-35页
        1. 接案第24-26页
        2. 预估第26-27页
        3. 计划第27-28页
        4. 介入第28-34页
        5. 评估第34-35页
        6. 结案第35页
    (三) 收获和专业反思第35-38页
        1. 收获和体会第36页
        2. 专业反思第36-38页
五、结论与思考第38-40页
    (一) 结论第38页
        1. 认知对城市丧偶老人产生再婚心理障碍有重要影响第38页
        2. 社会支持网络是城市丧偶老人突破再婚心理障碍的有力保障第38页
    (二) 两点思考第38-40页
        1. 如何看待城市丧偶老人养老需求与再婚需求第38-39页
        2. 社会工作在满足城市丧偶老人再婚需求问题上的责任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附录: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非结构式访谈提纲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报道研究
下一篇:基于社区管理创新的城市居家养老发展研究--以济南市二七街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