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1.1 研究问题 | 第15-18页 |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1.2.2 微博的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2.3 商业信息的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1.3 研究意义和创新 | 第22-24页 |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2-23页 |
1.3.2 研究的实际意义 | 第23页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1.4 研究的流程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文献的回顾和探讨 | 第26-31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与概述 | 第26-28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与概述 | 第28-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研究指导框架 | 第31-42页 |
3.1 动机 | 第31-33页 |
3.1.1 动机的界定 | 第31-32页 |
3.1.2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 第32-33页 |
3.1.3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 第33页 |
3.2 本研究的基础框架 | 第33-37页 |
3.2.1 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34-35页 |
3.2.2 自我决定理论 | 第35页 |
3.2.3 技术接受模型 | 第35-37页 |
3.3 研究指导模型 | 第37-41页 |
3.3.1 动机与行为关系研究指导模型 | 第37-38页 |
3.3.2 模型变量解释 | 第38-41页 |
3.3.2.1 动机的分类 | 第38-40页 |
3.3.2.2 控制变量构成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第42-49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42-43页 |
4.2 问卷设计 | 第43-45页 |
4.3 问卷数据收集 | 第45-46页 |
4.3.1 问卷发放对象选择 | 第45-46页 |
4.3.2 问卷发放形式 | 第46页 |
4.4 统计分析软件及方法 | 第46-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 | 第49-80页 |
5.1 样本基本特征 | 第49-55页 |
5.1.1 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49-51页 |
5.1.2 用户微博使用情况 | 第51-55页 |
5.2 动机指标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5-59页 |
5.3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59-61页 |
5.3.1 信度分析 | 第59-60页 |
5.3.2 效度分析 | 第60-61页 |
5.4 初始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61-67页 |
5.5 因子分析 | 第67-74页 |
5.6 调整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74-75页 |
5.7 方差分析 | 第75-80页 |
5.7.1 性别与转发动机的方差分析 | 第76-77页 |
5.7.2 年龄与转发动机的方差分析 | 第77页 |
5.7.3 平均每天花费在微博上的时间与转发动机的方差分析 | 第77-78页 |
5.7.4 平均使用微博转发功能的频率与转发动机的方差分析 | 第78-8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0-85页 |
6.1 主要发现 | 第80-83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83-8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