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常规优化算法 | 第11-12页 |
1.2.2 人工智能算法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2章 基于 GPRS 的电压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6-29页 |
2.1 电压监测点介绍 | 第16-17页 |
2.2 电压监测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17-19页 |
2.2.1 档案信息管理 | 第17页 |
2.2.2 电压监测装置数据采集 | 第17页 |
2.2.3 主站系统数据统计 | 第17-18页 |
2.2.4 系统综合报表的生成 | 第18页 |
2.2.5 综合查询与分析 | 第18页 |
2.2.6 高级应用与分析 | 第18-19页 |
2.3 基于 GPRS 的电压监测系统的设计 | 第19-25页 |
2.3.1 GPRS 技术概述 | 第19页 |
2.3.2 GPRS 技术传输数据性能测试 | 第19-21页 |
2.3.3 系统设计规范 | 第21-22页 |
2.3.4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2-23页 |
2.3.5 系统结构设计 | 第23-24页 |
2.3.6 系统工作流程 | 第24-25页 |
2.4 电压监测系统工作界面 | 第25-28页 |
2.4.1 电压监测点分类汇总界面 | 第25-26页 |
2.4.2 电压合格率查询界面 | 第26-27页 |
2.4.3 电压合格率环比查询界面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配电网无功优化理论分析 | 第29-40页 |
3.1 配电网无功功率平衡 | 第29-31页 |
3.1.1 配电网无功功率损耗 | 第29-30页 |
3.1.2 配电网无功功率电源 | 第30-31页 |
3.1.3 配电网无功功率平衡 | 第31页 |
3.2 配电网无功补偿的目的和作用 | 第31-32页 |
3.3 配电网无功补偿的方式 | 第32页 |
3.4 确定无功补偿容量的方法 | 第32-34页 |
3.4.1 从提高功率因数的需要确定无功补偿容量 | 第32-33页 |
3.4.2 从降低线损的需要确定无功补偿容量 | 第33-34页 |
3.4.3 从提高运行电压的需要确定无功补偿容量 | 第34页 |
3.5 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34-36页 |
3.5.1 功率约束方程 | 第34-35页 |
3.5.2 变量约束不等式 | 第35页 |
3.5.3 目标函数 | 第35页 |
3.5.4 灵敏度分析 | 第35-36页 |
3.6 配电网潮流计算 | 第36-39页 |
3.6.1 配电网的特点 | 第36-37页 |
3.6.2 基于前推回代法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 第37-3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基于改进禁忌搜索算法的配电网无功优化 | 第40-54页 |
4.1 常规的禁忌搜索算法 | 第40-43页 |
4.1.1 禁忌搜索算法概述 | 第40页 |
4.1.2 TS 算法的主要参数 | 第40-42页 |
4.1.3 TS 算法的特点 | 第42页 |
4.1.4 TS 算法的流程 | 第42-43页 |
4.2 改进的 TS 算法 | 第43-45页 |
4.2.1 灵活应用灵敏度 | 第44页 |
4.2.2 考虑激烈化和多样化 | 第44页 |
4.2.3 采用频度计数器和路径重连 | 第44-45页 |
4.2.4 采用主禁忌和嵌套禁忌搜索结合的方法 | 第45页 |
4.3 基于改进 TS 算法在配电网无功优化中的应用 | 第45-47页 |
4.3.1 各参数的选取 | 第45-46页 |
4.3.2 改进 TS 算法实现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步骤 | 第46-47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47-53页 |
4.4.1 IEEE33 节点配电系统介绍 | 第47页 |
4.4.2 IEEE33 节点配电系统的节点电压 | 第47-48页 |
4.4.3 灵敏度法确定 TS 算法的初始解 | 第48-49页 |
4.4.4 无功优化的参数设置 | 第49页 |
4.4.5 无功优化的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IEEE33 节点配电系统数据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