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9-10页 |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注释: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俄罗斯文化因素的形成 | 第12-19页 |
一、 哈尔滨地域本土早期艺术文化形态 | 第12-15页 |
(一) 剪镂艺术 | 第12-13页 |
(二) 雕塑艺术 | 第13页 |
(三) 服饰艺术 | 第13-15页 |
(四) 共同点与独特性 | 第15页 |
二、 历史背景 | 第15-18页 |
(一) 历史原因 | 第15-16页 |
(二) 政治背景 | 第16-17页 |
(三) 国际形势 | 第17-18页 |
注释 | 第18-19页 |
第三章 俄罗斯文化在哈尔滨地域传播的主体、途径和特点 | 第19-24页 |
一、 传播主体与途径 | 第19-21页 |
(一) 修建中东铁路、兴建工商业 | 第19-20页 |
(二) 宗教传播与修建教堂 | 第20页 |
(三) 侨民 | 第20-21页 |
二、 传播特点 | 第21-23页 |
(一) 时间上具有阶段性 | 第21-22页 |
(二) 传播主体的局限性 | 第22-23页 |
注释: | 第23-24页 |
第四章 俄罗斯文化因素在近现代哈尔滨地域美术特质形成中的不同阶段 | 第24-39页 |
一、 俄罗斯文化传播的初始阶段(19 世纪末) | 第24-25页 |
(一) 早期的异国文化传入 | 第24-25页 |
(二) 宗教在美术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 第25页 |
二、 俄罗斯文化传播的黄金阶段(20 世纪初) | 第25-32页 |
(一) 公共艺术 | 第25-29页 |
(二) 绘画 | 第29-31页 |
(三) 美术教育 | 第31-32页 |
三、 俄罗斯文化传播的尾声(20 世纪中后期) | 第32-38页 |
(一) 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的入侵 | 第32-34页 |
(二) 中苏同盟的建立与文化一边倒 | 第34-37页 |
(三) 中苏关系的恶化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当代俄罗斯与哈尔滨地域美术的交流与发展 | 第39-42页 |
一、 俄罗斯美术教育上的学习与借鉴 | 第39页 |
二、 全面看待俄罗斯美术教学体系 | 第39-41页 |
三、 展览与采风创作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