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1-15页 |
1.3.1 运动生物力学的概述 | 第11-12页 |
1.3.2 运动生物力学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 第12页 |
1.3.3 快走运动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4页 |
1.3.4 VICON红外三维运动分析系统 | 第14-15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2 测试方案 | 第15页 |
2.3 测验场地 | 第15-16页 |
2.4 仪器设备 | 第16-17页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7页 |
2.6 下肢关节角构成 | 第17-18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8-35页 |
3.1 不同坡度快走运动下肢时空参数特征 | 第18-19页 |
3.2 不同坡度快走运动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 | 第19-24页 |
3.2.1 踝关节矢状面生物力学特征 | 第19-22页 |
3.2.1.1 踝关节矢状面关节角度特征 | 第19-21页 |
3.2.1.2 不同坡地踝关节矢状面关节角差异性分析 | 第21-22页 |
3.2.2 不同坡度踝关节冠状面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 第22-24页 |
3.2.2.1 不同坡度踝关节冠状面关节角(内翻、外翻)特征 | 第22-23页 |
3.2.2.2 不同坡度踝关节冠状面关节角(内翻、外翻)差异分析 | 第23-24页 |
3.3 不同坡度快走运动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 | 第24-30页 |
3.3.1 膝关节矢状面生物力学特征 | 第24-27页 |
3.3.1.1 膝关节矢状面关节角度特征 | 第24-26页 |
3.3.1.2 不同坡地膝关节矢状面关节角差异性分析 | 第26-27页 |
3.3.2 膝关节冠状面关节角度特征 | 第27-30页 |
3.3.2.1 不同坡度膝关节冠状面关节角(内翻、外翻)特征分析 | 第27-29页 |
3.3.2.2 不同坡度膝关节冠状面关节角(内翻、外翻)差异分析 | 第29-30页 |
3.4 不同坡度快走运动髋关节生物力学特征 | 第30-35页 |
3.4.1 髋关节矢状面生物力学特征 | 第30-32页 |
3.4.1.1 髋关节矢状面关节角度特征 | 第30-31页 |
3.4.1.2 不同坡地髋关节矢状面关节角差异性分析 | 第31-32页 |
3.4.2 髋关节冠状面关节角度特征 | 第32-35页 |
3.4.2.1 不同坡度髋关节冠状面关节角(内翻、外翻)特征分析 | 第32-33页 |
3.4.2.2 不同坡度髋关节冠状面关节角(内翻、外翻)差异分析 | 第33-35页 |
4 讨论与分析 | 第35-42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35页 |
4.2 不同坡度下肢时空参数特征分析 | 第35-36页 |
4.3 不同坡度快走运动踝关节矢状面关节角度特征分析 | 第36-37页 |
4.4 不同坡度踝关节冠状面关节角(内翻、外翻)特征分析 | 第37页 |
4.5 不同坡度膝关节矢状面关节角特征分析 | 第37-39页 |
4.6 不同坡度膝关节冠状面关节角(内翻、外翻)特征分析 | 第39-40页 |
4.7 不同坡度髋关节矢状面关节角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4.8 不同坡度髋关节冠状面关节角(内翻、外翻)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