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之认定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1-14页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认定的现状第14-18页
    一、合同诈骗罪的立法沿革第14-15页
    二、我国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方法第15-16页
        (一)运用在案证据证明“非法占有目的”第15-16页
        (二)运用刑事推定证明“非法占有目的”第16页
    三、目前认定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困境第16-18页
        (一)刑事证明规则不能解决主观要件证明困难第16-17页
        (二)证明“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据匮乏第17页
        (三)刑事推定的运用存在分歧第17-18页
第二章 非法占有目的的含义第18-25页
    一、刑法语境下的“占有”与“非法”第18-19页
        (一)刑法意义上“占有”的含义第18-19页
        (二)合同诈骗罪中“非法”的含义第19页
    二、“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常见误区第19-22页
        (一)“非法占有目的”包含间接故意第20页
        (二)“非法占有目的”会产生转化第20-21页
        (三)不存在刑事推定的五种情形就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第21页
        (四)案发前退还财物可以否定“非法占有目的”第21-22页
    三、“非法占有目的”的本质特征第22-25页
        (一)“非法占有为目的”要体现合同诈骗罪的客体特征第22-23页
        (二)“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符合合同交易特点第23页
        (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符合经济环境和司法实际第23-25页
第三章 “非法占有目的”与五种法定行为的关系第25-33页
    一、学界对五种法定行为的不同学说第25-26页
    二、五种法定行为的具体规定第26-27页
    三、“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的特征第27-29页
        (一)“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具有合理性第27-28页
        (二)“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具有局限性第28-29页
        (三)“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要把握谦抑性第29页
    四、“非法占有目的”推定的基本方法第29-33页
        (一)着眼于行为人的“实际履约能力”第30-31页
        (二)着眼于“合同的履行情况”第31页
        (三)着眼于“财物的实际处置状况”第31-33页
第四章 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完善第33-36页
    一、“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应遵循刑事法律原则第33-34页
        (一)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第33页
        (二)坚持反证否定推定原则第33-34页
    二、明确推定的举证责任第34-36页
        (一)行为人对反证承担举证责任第34页
        (二)反证内容必须真实、合理第34-35页
        (三)建立“推定-否定-推定”的证明规则第35-36页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研究--以辱母杀人案为例
下一篇:危害航空安全的网络恐怖犯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