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笼型倍半硅氧烷杂化纳米粒子作为阴极缓冲层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31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太阳能电池分类第9-11页
        1.2.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第9页
        1.2.2 无机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第9-10页
        1.2.3 有机太阳能电池第10-11页
    1.3 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机理第11-12页
        1.3.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机理第11-12页
    1.4 有机太阳能电池特性第12-15页
        1.4.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图第12-13页
        1.4.2 J-V 曲线第13-14页
        1.4.3 开路电压 Voc第14页
        1.4.4 短路电流 Jsc第14页
        1.4.5 填充因子 FF第14-15页
        1.4.6 光电转换效率第15页
    1.5 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方法第15-28页
        1.5.1 退火处理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第15-19页
        1.5.2 添加金属等离子体第19-21页
        1.5.3 引入界面缓冲层第21-28页
    1.6 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第28-29页
        1.6.1 笼型倍半硅氧烷的结构第28-29页
        1.6.2 POSS 分子的特点第29页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笼型倍半硅氧烷杂化纳米粒子作为阴极缓冲层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第31-48页
    2.1 前言第31-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4页
        2.2.1 实验原料第32页
        2.2.2 实验过程第32-33页
        2.2.3 测试与表征第33-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48页
        2.3.1 添加 POSS-PEO 和热退火处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34-36页
        3.3.2 添加 POSS-PEO 后热退火处理和没有热退火处理后对活性层表面形貌的影响第36-40页
        2.3.3 添加 POSS-PEO 后热退火处理和没有热退火处理后对活性层形貌的影响第40-45页
        3.3.4 添加 POSS-PEO 后热退火处理和没有热退火处理后对铝电极功函的影响第45-48页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3.1 结论第48页
    3.2 展望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d掺杂对La(Sr)Ga(Mg)O3离子传导的影响
下一篇:220Rn室222Rn/220Rn参考水平定值的标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