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二、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一)国外农村选举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国内农村选举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17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村民利益代理人及其产生途径 | 第20-27页 |
一、村民利益代理人——村委会 | 第20-25页 |
(一)村委会的产生 | 第20页 |
(二)村委会产生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3页 |
(三)村委会委托——代理关系中各方参与者的角色特征 | 第23-25页 |
二、村民利益代理人的产生途径——村委会选举 | 第25-27页 |
(一)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涵义 | 第25页 |
(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原则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村民利益代理人产生面临的困境 | 第27-38页 |
一、村民利益代理人产生的制度困境 | 第27-32页 |
(一)选举参与者权利界定法律缺失 | 第27-29页 |
(二)代理人选举程序失范问题突出 | 第29-31页 |
(三)监督选举机制不全 | 第31页 |
(四)委托人权利救济机制失调 | 第31-32页 |
二、村民利益代理人产生的实施困境 | 第32-38页 |
(一)外生委托人行政指导的越位和缺位 | 第32-33页 |
(二)“黑金交易”现象普遍化 | 第33-34页 |
(三)委托人派系竞争非制度化 | 第34页 |
(四)“两委”零和博弈 | 第34-35页 |
(五)“无政治阶层”政治冷漠 | 第35-36页 |
(六)治理精英严重流失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影响村民利益代理人产生的因素分析 | 第38-46页 |
一、国家制度有效供给不足 | 第38-40页 |
(一)相关法律欠缺影响委托人权利的实现 | 第38-39页 |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选举混乱 | 第39-40页 |
二、外生委托人与村党支部的角色错位 | 第40-42页 |
(一)外生委托人对村委会选举的认识偏差 | 第40-41页 |
(二)村党支部对村务管理权的争夺 | 第41-42页 |
三、村庄集体经济发展与管理问题突出 | 第42-43页 |
(一)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缓慢 | 第42-43页 |
(二)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不善 | 第43页 |
四、传统文化对委托人的思想禁锢 | 第43-46页 |
(一)委托人独立政治人格缺失 | 第43-44页 |
(二)委托人宗族意识浓重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完善村民利益代理人产生途径的政策建议 | 第46-58页 |
一、加强关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 | 第46-52页 |
(一)建立健全关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立法工作 | 第46-51页 |
(二)完善代理人选举的配套制度 | 第51-52页 |
二、理顺外生委托人、党支部和代理人的关系 | 第52-54页 |
(一)改进外生委托人的行政指导 | 第52页 |
(二)分类优化“两委”关系的运作 | 第52-54页 |
三、培育具备现代民主法治理念的委托人 | 第54-55页 |
(一)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 | 第54-55页 |
(二)加强民主法治宣传,强化村民民主法治意识 | 第55页 |
四、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度 | 第55-58页 |
(一)完善委托代理的各项相关制度 | 第56页 |
(二)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 | 第56页 |
(三)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